有意識地育兒,先放棄控制子女

A+A-
圖片來源:KieferPix/Shutterstock

心理學家兼作家 Shefali Tsabary 在新書 The Parenting Map 提出一個看似矛盾的觀念:想成為負責任的父母,就別再試圖控制子女。為人父母,總想透過管教來改變孩子,卻甚少檢視自己。很多時父母與子女會陷入不必要的權力鬥爭,但與其爭論對錯,更重要是掌握跟孩子溝通的方法,嘗試理解他們。

作者強調「有意識地育兒」(conscious parenting)—— 父母應關注自己對孩子行為的反應,而不是孩子的行為本身:「呼喝孩子很容易,但要保持耐心、冷靜和覺察卻非常困難。」沒有人天生就懂得為人父母,因此本書提供了一些具體建議:

  • 擺脫羞辱和指責

首要是認識到「羞辱和指責是無效的」。建基於恐懼和懲罰的育兒方式,不但阻礙彼此建立良好關係,還會削弱子女的安全感,使他們質疑自我價值。應放棄嚴厲呵責和控制孩子的管教方式,將親子關係視為一種「雙向、互惠的合作關係」。

  • 以謙卑的立場行動

「子女來在到世上,是為了過他們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你的生活。」為人父母很容易自以為甚麼都懂,但此心態往往令子女陷入父母在童年時有過的不快經歷,例如基於一些普遍的價值觀,強迫子女建立某些嗜好。父母為子女作選擇時,應聽取其意願,而非盲從所謂的成功指標;可從旁提供指引,但不應過分干涉子女的幸福和成長。

  • 重新認識不尊重的行為

每當子女不聽話,總被視為不尊重父母。但這其實只是孩子常有的表現,並非刻意表示不敬。父母視為不尊重的行為,很多時也涉及其自身感受和經歷。例如因子女成績差而生氣,可能是反映了父母在求學時期有過的不安。「這更關乎父母內心潛藏的問題。先解決這個問題,才能更幫助孩子管理他們的情緒或成績。」

  • 管理你的期望

父母有時會無意識地設想子女應有的行為和生活。要有意識地育兒,必須先覺察到這些「幻想」,然後問自己:「假如沒有這個想法,我將成為怎樣的人?」這些構想往往揭示了父母自身的渴望和傷痛。父母應時刻檢視自己,為何希望某些設想成真?想子女成為高材生,是真的只為了他們?抑或也有一點是為了自己,或彌補個人遺憾?

  • 掌控大局不等於要控制一切

兩者的分別在於:前者是管理孩子的環境,後者是試圖控制孩子的每個行動。例如父母想子女少吃甜食,建議做法是不在家裡放置糖果,而並非一味責備孩子吃甜食。父母還應學習期望管理,例如每逢帶子女遊玩時,他們總因興奮過度而不聽話,或總想要買玩具;假如父母能事先意識到孩子周圍的環境,將有助自己做足準備,出現預計中的情況時,也不會輕易因此生氣。

書展推介

今年香港書展,*CUP 媒體決定加點奇想,由毛孩帶路,到香港各處遊玩,尋找香港的僅餘或正在消失的味道。我們希望在 7 月 19 日至 25 日的會展中,讓你見到我們的小小心思,以及大大的動物。

巨大化動物
以可愛動物為主,置身於香港各區地標,定必令人重新閱讀香港。

味緣香港
前「飲食男女」執行編輯呂嘉俊,追回從前香港叉燒、打冷魷魚等美食的前世,找出食物來到香港的變遷,從味道寫出香港情。

紙上繁花
非一般的遊記,一場場深度文化之行
與故宮專家同遊中國內陸、日本京都、美國加州、紐約
  • 日期:7 月 19 至 25 日(星期三至星期二)
  • 地點:灣仔會展 1A-E12 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