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

|共24篇|

21 世紀,獵巫始終存在

歐洲史上的獵巫運動臭名昭著,令大量遭指控使用巫術的無辜婦女被燒死或淹死,Witch hunt(獵巫)一詞因而有了「個人在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成為針對目標,遭受任何迫害」的意涵。在現代,「獵巫」多為政治術語,不過在印度,無端指責、諉過於女性的獵巫手段仍然存在。

聯想愈豐富,迷信愈強烈?

據說,全球首富 Elon Musk 深夜 1 點左右就寢,通常早晨 7 點起床,多數不吃早餐,但總會先洗澡。如果學習他的生活方式,我們有沒有機會晉身富豪行列?僅僅如此模仿就能成功,或者過於幻想,但網上不時有文章概述成功人士的行為,向讀者暗示 —— 只要模仿他們就能名成利就。「迷信行為」(superstitious learning)的心理驅使下,有時人會將巧合事件誤認為因果關係,導致看見別人成功,就模仿別人的生活習慣。迷信學習雖然看似沒有根據,不過科學作家 David Robson 在英國廣播公司(BBC)撰文指,有時這種心理現象也能助人克服焦慮,甚至提升效率。

人在非洲,白化身體帶來的厄運……

據估計,非洲每 5,000 至 15,000 人,就有 1 人患有白化病,在撒哈拉以南國家最常見。由於膚色原因,白化病患者在非洲甚為顯眼,所遭受的歧視及攻擊尤其頻繁,在迷信巫術的地區更有可能遇上殺身之禍。非洲東南部國家馬拉維法院,最近就裁決 2018 年一宗謀殺白化病患者案件。

20 世紀港英洋人的風水體驗

臨近春節,又會有風水師傅在各大媒體出現,分享如何移動擺設,在新一年催旺運勢。很多現代都市人會覺得風水沒有科學根據,只是一種迷信,但其歷史可追溯至晉朝,是華人傳統文化一環。在港英時期,香港曾經是一個華洋混雜的大熔爐。香港知名保育家華德斯(Dan Waters)就曾在「皇家亞洲學會香港分會學報」發表文章,分享 20 世紀港英洋人的風水體驗。

神秘喵星人:黑貓為何會象徵不幸?

每到萬聖節,除了通街很容易見到南瓜和驚慄片cosplay,偶爾也會見到可愛的黑貓裝飾。黑貓明明外表高貴,理應人見人愛,可是在西方文化中卻慘成厄運的象徵,傳說只要黑貓從一個人面前走過,就會有倒楣事降臨到那人身上。福坦莫大學的倫理學教授 Elizabeth Yuko 就撰文分析背後的成因。

【泰迷信】姓名如衣服,更換乃常事

改名以求轉運,在香港似乎不太常見,但在泰國社會卻異常普遍。「德國之聲」報道,現時仍有許多泰人相信改名能消除不幸、改變命運,從長期患病到事業停滯皆可成為換名改姓的誘因。一些人甚至不惜屢次更改,抑或同時改名又改姓,只求令事業、愛情、健康等各方面一帆風順。

鄭立:「人中之龍」裡的無南超赫伯圖奈斯教,何以不斷壯大?

教徒們投入與堅持了這麼多年,若告訴他們一直做的殊樂畢比毫無意義,這已經不是真假的問題,而是否定了他們付出的人生與光陰。這麼多年入了的錢,付出過的血汗,下過的跪,唱過的歌,虛耗的光陰,都沒有意義?那人生就只剩下一片空白,他們才不要。

紅眼:「信用詐欺師」 —— 達子的歪理,還是有些道理

情節兒戲,亂七八糟,反而已成為「信用詐欺師」的獨特風格,跟達子較真,你就輸了。而「運勢篇」的主題,卻是一字記之曰:運。三人組突然有感惡運纏身,接二連三倒霉失手。老頭子和小屁孩認命信運,見勢色不妙,都苦口婆心勸達子暫時收手,別要一味好勝,跟命運過不去。運勢為何物?擺了達子一道的流氓賭亨,嘴上自認一世夠運,逢賭必贏,但翻出底牌的時候,卻說出真相。

埃及雕像爛鼻的文化淵源

一件古老之物在歷經千百年後變得磨損,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大多數古埃及藝術作品,在它們被發現之前,都已經有所損毀,而背後顯然有著前人束意破壞的企圖。爛鼻的源頭,想當然連結到千百年間無數政治、宗教和個人動機。但最大的疑問莫過於,為甚麼偏偏是鼻子?

痔瘡史:人類神秘又親密的老朋友

痔瘡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是人類文明的老朋友,數千年來,大量文獻提出其成因和治療方法,現代醫學提供了大約 20 種不同的醫學和手術治療方法。然而,對這老朋友,即使如病理學教授 Claus Fenger 也要嘆曰:「不幸的是,我們仍然不知道它們有多常見,是甚麼產生它們,以及甚麼才是最好的治療方法。」

藝術家們的迷信:收藏指甲、戴帽抗腦閉塞、劃火柴靜思

靈感與創意說得玄乎,以此維生的藝術家們要如何保證一直思如泉湧?美國插畫家 Ellen Weinstein 個人則熱衷利用迷信儀式保持創意,她的新書 Recipes for Good Luck: The Superstitions, Rituals, and Practices of Extraordinary People 就披露 65 位著名藝術家、設計師、音樂家、科學家等的迷信習慣。以下是其中 5 名藝術家的私房習慣。

癲癇史

醫學尚未昌明的年代,情感、語言及行為出現紊亂,通常會被歸因於超自然力量作祟,癲癇就是明顯例子,疾病令身體不受控制地抽搐,被人視作是瘋狂反應,更被認定那必定是有鬼神在背後支配。

3 個「歷久常新」的科技迷信

我們愈是依賴科技,卻愈是不願了解科技。手機相機電腦壞了,沒想要明白問題在哪,就只想立刻解決問題。因此很自然地,我們傾向相信那些道聽途說的便利方法,以求及早重投電子世界的懷抱。可惜的是,部分所謂「建議」其實大錯特錯。盲從的話,輕則徒勞無功,重則報廢燒錢。「紐約時報」近日就特意破解 3 個「歷久常新」的科技迷信。

黑色星期五的幸與不幸

布斯商學院的行為學家 Jane Risen 發現,迷信可以影響一個沒有信仰的人。在她的研究中,Risen 發現人不管迷信不迷信,都會覺得如果他們厄運纏身,就必會遇上不幸,「當人們相信厄運來臨,會更易想像出清晰的不幸情形」。在 13 號星期五,這類思想就更為明顯。對黑色星期五的恐懼,到底源何?

反常葬禮史

2017 年 1 月底,在英國諾咸頓郡裡,考古學家發現一具非比尋常、屬於羅馬時期的英國人骸骨:臉朝土地葬、舌頭遭割掉、顎骨內置有一塊石頭——為何此人在 1,600 年前會這樣下葬?這原來是歐洲舊日專對付「社會異類」的「反常葬禮」(deviant burials),並與對吸血鬼、靈魂和自然現象的恐懼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