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陀螺:2017 世界象徵

A+A-
Fidget Spinner(指尖陀螺)捲起風潮。 圖片來源:路透社

近來全美以至香港最潮最紅的玩具,必數 Fidget Spinner(指尖陀螺)——它既是玩具,又是治癒工具。玩具商聲稱,玩指尖陀螺不但可以減壓,更可增強集中力。這些功效在科學上成立與否,社會還在爭論,然而,從風靡大人細路的指尖陀螺中,原來可以小觀大,察看今日世界種種是非好壞?作家 Ian Bogost 於 The Atlantic 上的文章提供了獨特有趣的觀點:指尖陀螺除了是玩具,更盛載著超越玩具的深層意義,可視為當下世界的一件「活化石」(fossil of the immediate present)。

陀螺的源流與個人主義

Ian Bogost 先由陀螺源遠流長的歷史講起。原來在 5,500 年前的米索不達米亞文明中,已可見到陀螺的身影,在古埃及圖坦卡門法老王的陵墓裡也有陀螺文物,由此可見,陀螺可謂人類文明的象徵。在過去,陀螺往往被物質世界限制,需要跟從物理邏輯,臣服於地心吸力,終有倒地的一日。然而,時興的指尖陀螺不同,它突破過往限制,不用著地,可在指尖上旋轉,或動或停,取決於個人,是款屬於「個人」的玩具。依此觀點,指尖陀螺實與西方的個人主義傳統相近,強調個人自主,人類力量。

雖然這玩具外樣看似簡單,內裡實藏著「軸承」(bearing),支持玩具長時間轉動。

而且,從指尖陀螺的功效看,玩家透過玩陀螺得以自我治癒的行為,其實同時在確證自己的個人能力。因此,此玩具與當今的「智能電話世界觀」一樣,都在暗地指出:能夠受個人之手收納掌控的事物,才是真實及有趣的。

Ian Bogost 續稱,指尖陀螺亦傳達了另一種印象:人類有能力征服自然規律。雖然這玩具膠面外表看似簡單,但其實安裝了「軸承」(bearing,港人俗稱「啤令」),支持玩具長時間轉動。Ian Bogost 認為,憑著這看似「自然」的外表,指尖陀螺就似讓人類無視「摩擦力的詛咒」,突破物理定律般。

玩具,又不是玩具

指尖陀螺不僅是件玩具,它更是網絡熱話和市場商品。在網上,指尖陀螺已成討論焦點,在媒體、Facebook 及 YouTube 上都有大量內容談及指尖陀螺。同時,在全球高壓政治氣候底下,指尖陀螺為所有人提供了一個讓人輕鬆,對人無損無害的話題。

最後,指尖陀螺的大賣成功可以扣連到今日交易市場的特性。Ian Bogost 指出,今日的全球經濟和以前的電燈泡一樣,大幅改變了世界。電燈泡發明後,人有能力在夜間活動,日落後仍可是「辦公時間」。全球經濟的影響可以與此相提並論,它與網絡緊扣,帶來了快速生產、全球物流和推廣零售。置於這脈絡理解,如指尖陀螺此等小玩意並非為了服務特定目的而存在,其存在只是為了讓整套機器繼續順利運轉,滿足同是由這套機器創造出來的欲望。

如此,指尖陀螺不僅是件玩具,更是像 Apps、Memes 云云無限供應的廉價玩意之一,讓人們在壓迫的世界得到短促、瞬間即逝的解脫。

  • 指尖陀螺已成網絡的熱門話題,玩具彈結他的片段有 150 萬點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