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l Monday】煩躁難耐?試試挖洞減壓

A+A-
圖片來源:Mohssen Assanimoghaddam/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

壓力無法避免,但總有方式消減緩解,而其中一些相對冷門,譬如拿個鏟去沙灘挖洞。這種活動看來單調乏味,但世界各地也有人樂在其中,在虛擬世界亦不乏支持者,部分藝術家和科學家更說獲益良多。如此簡單的動作,到底能有多大魅力?

大學生 Charlie Mone 之所以熱衷挖洞,源於去年和朋友的西班牙之旅。「我們走到海灘,心想沒別的好做,便開始挖起來。」鏟泥不為甚麼,但他自覺:「這就是令人放鬆。」Mone 回到聖安德魯這個蘇格蘭海濱小鎮後,更認識到不少同好。如今他們每隔數週就會帶著鏟齊集灘上,看在漲潮或刮風前能挖多遠。

一些人則是出於渴望或本能。荷蘭平面藝術家兼導演 Leanne Wijnsma 直言,每逢鑽牛角尖就會挖洞。超級電腦先驅 Seymour Cray 亦說過,遭遇瓶頸時就在家挖地道,「精靈常會帶著解決方法到來」。20 世紀初昆蟲學家 Harrison Dyar Jr. 更自言,從挖掘住所的花槽開始,激起這份「在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衝動」。

挖洞這個樂趣更伸延至網絡。社交媒體 TikTok 充斥各式「坑片」,有些旨在炫耀洞有多深。在沙盒遊戲 Minecraft,部分玩家亦棄探索而重挖掘。自稱 Minthical 的用戶甚至花了 4 年多時間,只為把其虛擬世界變成一個大洞。「很多人或會認為這類計劃浪費時間,他們卻不明白,一旦完成,便會被記住。」

但樂極容易忘形,所以管理當局經常提醒民眾,避免挖得太深引致塌方,事後也要記得把洞填平,以防絆倒他人或危害自己。Mone 挖洞後都會確保回復原狀,他不介意成果歸零,因為過程更為重要,有時還能跟駐足觀看的路人成為朋友。同道中人 Lucy Hindle 坦言:「健身房會費很費。挖洞則是沒競爭性的運動,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隨機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