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回收很講究,其實也是焚化大國

A+A-
位於大阪舞洲的垃圾焚化工廠。 圖片來源:yoko_ken_chan/Shutterstock

日本講究建築美學,又以公共建設聞名,大阪舞洲垃圾焚化廠正是藝術與實用兼備的成功例子。該工廠耗資約 600 億日元,建於大阪郊區填海區域,是已故奧地利藝術家 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 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雖則日本的焚化廠將大部份廢棄物轉化為電力,但原來在美麗背後,焚化廠仍會產生溫室氣體,也似乎不符合該國一直講究回收的形象

五顏六色的外牆、田園風圖案、鄉村風塔樓,背後卻隱藏著一座巨型焚化廠,處理大阪近 4 分 1 的家居垃圾。廠內日立製造的機械裝置,每天用巨爪抓起大量大型廢棄物,諸如床墊及榻榻米地墊等送去焚化。

「金融時報」報道指出,多年來,日本上至官員、下至民間,都鼓勵國民扔掉垃圾前要仔細分類,當地塑膠樽(PET)回收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國家之一,令日本人誤以為國家大部分廢棄物都能成功回收。舞洲及全國各地有 1,000 多個高科技焚化爐,卻正好反映當局仍視焚化為處理廢棄物的主要方法。

即使到現在,日本仍然難以捨棄即棄塑膠,日本的垃圾堆填區空間卻很小,例如整個東京只有一個堆填區。令人意外的是,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中,日本原來也不是回收大國,只有 20% 的家庭垃圾會循環再造。OECD 指,當地大約 78% 的垃圾都是焚化爐處理。過去的 30 年間,由於小型焚化爐排放過多二噁英等污染物,當局於是改用舞洲同類的巨型焚化廠,建造成本高昂,使用極高溫度焚化垃圾。

隨著規模擴大,技術日益進步,焚燒垃圾所產生的電力可更大比例地回饋電網。舞洲焚化廠同時是 32 兆瓦的發電廠,整個廠房運作僅消耗其自身生產的 40% 電力。與此同時,日本其他地區近 400 座更先進的垃圾發電焚化廠,錄得的盈餘更大。

有評論就日本廢棄物管理政策發表意見,認為焚化爐似乎太成功。這些焚化廠的效率,以及地方政府願意承擔巨額建設及運營成本,讓公眾相信這種垃圾處理是「綠色」策略。北海道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石井一英表示,無論其他人提出甚麼替代方案,日本仍是會採用焚化策略,尤其是在人口愈來愈密集的的東京及大阪等城市。石井說,日本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就已經定下方針,焚燒垃圾是應對病原體及和傳染病風險的最佳解決方案,而且沒有囤積垃圾也是限制疾病傳播的主要因素。

石井解釋:「有別於歐美國家,日本大大小小的城市都能夠在中央政府補貼下建造焚化廠。」政府持續補貼,垃圾堆填區缺乏選擇,似乎意味著焚化爐的地位將不會對受太大威脅。

另一方面,日本的焚化技術多年來不斷改進,焚化政策也十分成功,這種專業技術知識可輸出到其他國家。東南亞國家都在努力應對塑膠垃圾過量、消費階層激增、城市化快速發展及堆填區有限等挑戰,以致垃圾發電廠需求殷切。日本政府正自告奮勇為越南、泰國、菲律賓等國家提供技術援助,又建立公私合作夥伴關係,興建舞洲焚化爐的大阪市政府是其中之一,而這些國家對此表示無任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