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不足,雅加達可下葬 6 層?

A+A-
齋戒月開始前,雅加達居民到位於市中心的墓園拜祭逝去的親人。 圖片來源:路透社

香港缺乏土地,不止房屋供不應求,就連墓地或骨灰龕位也長期面臨短缺。公眾墳場下葬需於 6 年後撿拾骨殖,骨灰龕位則需排期至少 4 年。然而需求有增無減,購買私人墳場墓地需 28 萬港元,私營龕場更高達 30 萬。但原來除了香港,印尼同樣面對墳地不足的問題,而其權宜之計,竟是於同塊墓地,向下葬深至 6 人。

如何一塊地堆疊 6 人

2017 年,雅加達第二大墓園卡勒特比瓦克公墓(Karet Bivak)因葬地擠逼,暫停開發新下葬土地,轉而使用墳墓堆疊(stacking)的方式下葬。此方法可於一塊墳地上堆疊多至 6 層,多為同一家庭使用。據市政政策,遺骸可並排或疊放下葬,需間隔至少 1 米。下葬後需等 3 年,直至腐化完畢,方可再次堆疊。

公墓負責人 Saiman 指:「堆放對屍骨沒有影響,問題在於人們。」喪親者常與墓地佔有者的家庭發生衝突。雅加達林業局埋葬服務部負責人 Ricky Putra 指:「曾有妻子因前夫已重婚而拒絕對方使用墓地。又或者,有人想要埋葬於叔叔之上,堂兄因嫉妒而拒絕。」

雅加達共有 84 個公墓,其中 4 分 1 已停止發放新墓地,使用堆疊下葬的墓地也從 16 個增至 20 個。其他方法則有鑿開久不護理或准許證過期的墳墓,卡勒特比瓦克公墓因而成功空出 2 萬個墳位。雅加達南部卡利巴達國家英雄陵園(Kalibata Heroes Cemetery)則將花園改建成墳地,增加 900 墓位。但有如「衛報」文章分享,此舉無法有效解決墓地缺乏的問題。

公共墓地為唯一選擇

城市規劃和發展委員會建築師 Rangi Faridha 說:「我們很難獲得土地建設墓園或發展基礎建設,因為人們不想出售土地。」Putra 補充,該市仍有 200 公頃土地計劃作墓地用途。印尼亦有私人墓地,但有如爪哇西部的聖地亞哥墓園,棺材、防腐、證明和准許證等「一條龍下葬服務」花費超過 2,600 萬印尼盾(近 1.5 萬港元),公共墓地仍是貧窮家庭的唯一選擇,因其費用只需 10 萬印尼盾(約 55 港元)。

印尼的貧窮線為每月 40 萬印尼盾(約 223 港元),2018 年仍有 2,595 萬人生活於貧窮線下。公墓的供應量限制了基層人民的選擇,而人們還要每三年繳付更新准許證的費用,和非正式的墓園維護費

專研墓地管理的馬來西亞理科大學高級講師 Mohamad Reza Mohamed Afla 指出,東南亞各城市亦面臨墓地短缺的問題,新加坡已執行堆疊下葬多年,吉隆坡也考慮推行。但不同的是,雅加達的墓園位於市中心,且當局開始意識到墓園作為公共場所的價值。Mohamed Afla 解釋:「雅加達的墓地具有社會價值,因為人們住在附近、也在附近活動,但吉隆坡人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