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假如 Tinder 詐騙王推銷明日大嶼人工島?

A+A-
「明日大嶼」填海工程勢必為海洋生態帶來嚴重破壞。 圖片來源:Schindler Leung/Greenpeace
文: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譚凱欣

近日在 Netflix 熱播的罪案紀錄片「Tinder 詐騙王」,講述男主角 Simon 偽裝成鑽石巨商,利用交友程式,邀約各國女生前往高級酒店或乘坐私人飛機,塑造如童話故事的美好關係,誘騙她們「自願」借出共數千萬美元。忽發奇想,情境換轉在香港,美好願景不如有樓揸手,如果「課金」8 萬元作首期,每年收息,換來 10 年後「上車」機會,兼坐擁無敵海景,這種承諾會否更易引人「落疊」?

「美好願景」或是假象 精簡程序恐致規劃失誤

綠色和平早前有調查揭示,強推「明日大嶼」將導致香港重大生態危機,包括梅窩、愉景灣恐會遭嚴重侵蝕或變臭港灣。 圖片來源:Greenpeace

政府在 2018 年拋出「宏大願景」,聲稱造價至少 6,240 億元的「明日大嶼」,可提供 18 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改善市民的居住環境質素。可是四年過去,「願景」依然空泛。日前發展局聲稱為加快入伙,提出「精簡發展程序」,其中一個檢視方向為「容許在訂定土地用途期間,便先進行填海工程」,並計劃今年內向立法會提出修訂條例草案。

往常一般程序,當局須先制定所得土地的用途,達成社會共識,才可開展填海工程,確保不會「得物無所用」。規劃往後若有任何改動,便必須依照程序另行申請。但是程序「壓縮」後,政府變相可「先填海後規劃」,即未落實人工島的用途或目的,便已獲准開展工程。若工程途中,當局把整個人工島規劃改頭換面,變身商業主導項目,亦不會違反程序,因為「願景」並無約束力;另一邊廂,填海工程「米已成炊」,公眾無從「追數」。

「借定唔借?還得到先好借」

政府欠缺完整的棕地規劃,令珍貴的土地資源淪為違規電子垃圾處理場的溫床。 圖片來源:Harry Long/Greenpeace

自「明日大嶼」出台以來,當局一直未能釋除市民對財政負擔的疑慮。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去年提出採用「雞尾酒綜合療法」,即以多種融資方式,包括發債、成立公私合營公司等。眾所周知,該療法用於治療病毒,當局為何以此作比喻,不得而知,但毫無疑問,以此作融資方案,副作用不少。

若透過發債劵融資,類似借貸模式,並不會降低成本,在歸還本金以外,尚要支付高昂利息。至於「公私合營」,即政府提供基建,發展商負責建屋,看似減少公帑支出,不過「世界沒有免費午餐」。當規劃的主導權被交予私人發展商手上,社區發展變相容易傾向商業收益,居民生活及公眾利益會否因此被犧牲?我們不妨在歷史中尋找啟示。

天水圍是公私合營項目,政府將南部的中心地段拱手相讓予發展商興建私營房屋,公營房屋則安排在較偏遠的地方興建,當局更與發展商簽下私人備忘協議,規定政府不能發展過大的商業設施,威脅私人商業設施的利益。結果政府連增設公共街市,也受到重大阻攔,爭議多年才在 2020 年底成功開張。天水圍配套不足,加上淪常慘劇,在 2006 年被時任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林鄭月娥形容為「悲情城市」,時至今日,該項目已被公認是公私合營的失敗例子。

不想重演「悲劇」,優先發展棕地

政府「雞尾酒綜合療法」的如意算盤,一隻手掌恐怕拍不響。中大今年 2 月發表的最新民調顯示,逾半人擔心當局在去年才提出的「北部都會區」會造成政府財政問題,只有不足三成市民認為「明日大嶼」仍有需要推行。事實上,「北部都會區」有逾千公頃棕地,政府可加以善用並興建公營房屋,當局卻拖延多時,「三年又三年」,早在 2016 年展開的多層工廈重置方案研究,足足等了六年仍未見蹤影。試問市民又何以有信心,認為政府未來會為明日大嶼這張期票「找數」?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