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上樓無望,只因唔夠地? 

A+A-
新界還有超過 700 公頃棕地未被納入規劃。
文: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朱江

最近屯門某新住宅樓盤開售,有大學生喜孜孜向傳媒透露,已獲父母資助成為業主,其父更興奮表示要「斬隻雞慶祝」。香港樓價驚人,年青一輩若無「父幹」,往往上樓無望。政府委任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覓地,甚至提出開發郊野公園、填海、公私合營釋放地產商農地等極具爭議的建議,以應對市民住屋「貴、細、擠」的困境。可是,假如政府只講土地供應,無視規劃不當、房屋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即使移山填海,賠上珍貴的自然環境,恐怕也幫不到真正有需要的市民。

香港住屋問題,不能單單簡化為缺乏土地。

政府將房屋問題簡化為缺乏土地,實情卻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根據統計處資料,香港現時有近 280 萬個已建成的住宅單位,而全港住戶總數逾 250 萬,理論上夠住有餘,更有近一成單位作緩衝。此外,2002 年至今,香港人口的平均年度增長率是 0.6%,單位數目的平均年度增長率則是 1.2%,即單位數目比人口增長速度快一倍。

事實上,房地產投資投機活動近年推高樓價和租金,不少住宅單位變成炒賣工具,政府一味呻「無地」,難以服眾。綠色和平委託中大亞太研究所,在 4 月底至 5 月初以隨機抽樣方式,電話訪問一千多名 18 歲以上香港永久居民。其中 92% 受訪者認為現時住宅樓價已超過一般人的負擔能力;「炒賣活動」、「土地供應不足」、「市民置業需求大」、「銀行按揭利率低」等都是受訪者認為導致住宅樓價上升的主要原因。此外,62% 受訪市民表示無信心政府增加土地供應後,住宅樓價會回復至一般人可負擔的水平,而當中逾半更認為熱錢炒賣將繼續推高樓價。

投機炒賣活動有份推高樓價,政府必須正視。

房產發展研究中心創辦人姚松炎分析,自從 2008 年金融風暴後,香港跟隨美國減息,加上全球量化寬鬆,超過相等於 1 萬億港元的熱錢流入香港,炒高各類資產。此外,根據政府向立法會提供的資料,2012/13 至 2016/17 年度,政府賣出作私人房屋的土地,估計可興建約 5.1 萬個單位,比前 5 個財政年度多逾一倍。姚指出,雖然私人住宅土地供應在近年增加了,但樓價不跌反升。

土地供應小組無視熱錢炒賣,卻高舉應對房屋問題的旗幟覓地,甚至建議在郊野公園建屋和填海等永久破壞環境的選項,模糊了焦點。目前有 21 萬人蝸居劏房,公屋平均輪候時間衝破 5 年,但開發郊野公園需時 15 至 18 年,填海造地需時 10 年,遠水無法救近火。與此同時,政府多年來規劃失當,任由農地受破壞,棕土在新界「橫行」,土地使用效率低;政府又以近乎免地租的方式,批地予私人體育會,縱容少數富人享用佔地廣闊的設施,白白浪費土地資源。

住屋和自然郊野,對提升市民生活質素同樣重要。
社會有強烈聲音要求政府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建屋。

安居樂業是大眾的心願,但正如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所指,投機活動扭曲了香港樓市,政府的其他政策又不利市民安居,例如多年前修改「業主與租客(綜合)條例」取消對租客的保障,亦無實施租金管制等。長此下去,再多找幾多片土地也無補於事。政府的首要任務,是收回棕地、粉嶺高爾夫球場等私人遊樂場契約用地,重新規劃興建公屋,以解基層市民的燃眉之急;貿然開發郊野公園和填海破壞自然生態,只會恨錯難返,政府應該三思。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