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C 的鴻溝:何以「微調」氣候變化死線?

A+A-
圖片來源:Climate Vulnerable Forum/flickr

科學家們一直警告,必須把全球平均氣溫的上升幅度控制在 2°C 內,否則人類將會大禍臨頭。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本週發表的報告卻改口,強調幅度需收窄至 1.5°C。聯合主席 Debra Roberts 更指:「這是分界線,當下我們必須採取行動。我希望這支科學界最大的號角,能動員人們及減少僥倖。」但是區區 0.5°C,真的有差嗎?

「2°C」這個升溫上限,最初由經濟學家 William Nordhaus 在 1975 年提出,他正因把氣候變化納入長期宏觀經濟分析,獲頒今屆的諾貝爾經濟學獎。90 年代中期,歐盟部長級官員簽署條約,承諾採取行動控制碳排放量,以求把氣溫上升維持在 2°C 之中,到了 2010 年還成為聯合國的官方政策,多國政府同意「維持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少於 2°C」。

不過,一些島嶼及低窪國家對此不滿,認為這意味溫度仍會上升,導致更多冰川融化,使其領土因水位上漲而被淹沒。這些國家委託進行的研究顯示,把上升幅度限於 1.5°C 才有生機,但在 2009 年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該主張未獲接納。直至 2015 年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多得法國外交官們促成的廣泛聯盟支持修正,升溫範圍終下調至 1.5°C。

你或質疑,降低 0.5°C 能有多大改變,但專家指出光是這樣就能產生以下效果:2100 年前,海水會較升溫 2°C 時少上升 10 厘米;物種滅絕危機下降;主要農作物產量的減少幅度收窄;少 1,000 萬人因海水上升而失去家園;在數百年間救回 200 萬平方公里的永久凍土;全球受水資源匱乏影響的人口減少 50%;2050 年前數億人免於承受氣候變化的風險。

圖片來源:Zakir Chowdhury/Barcroft Images/Barcroft Media via Getty Images

綠色和平的 Kaisa Kosonen 監督  IPCC 報告進度,她解釋:「2°C 已非我們過去所想的 2°C。當你看到若將上限定為 2°C 時將會面臨的危機,以及我們現時目睹上升 1°C 的光景,以 2°C 作為挽救氣候的目標已沒有意義。」她甚至反問:「為何你要定個無法保護重要事情的目標?」

但要把溫度上升限於 1.5°C 內絕非易事。IPCC 的報告指出,由工業時代起人類的活動已令地球暖化 1°C。若以現時的步伐,到了 2030 年至 2052 年,全球氣溫的升幅就會達到 1.5°C。若要把暖化維持在目標範圍內,需在 2030 年前把全球碳排放水平,減至比 2010 年少約 45%。若然還是超標了,那要怎麼辦?

IPCC 的科學家們相信,假如最終全球氣溫仍是上升多於 1.5°C,仍能靠植樹或藉著複雜而未經測試的機器,除去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令升幅回到限制以內。前英國政府 IPCC 談判員、隸屬世界自然基金會的 Stephen Cornelius 博士卻指:「在溫度上升 2°C 時絕種的物種,不會在回落至 1.5°C 時復活。有些事情或會重來,有些卻不可逆轉。」

Cornelius 博士認為:「就風險來說,你想要維持增幅在 1.5°C 以下,就需要更快更深入的減少碳排放。這或是指去除二氧化碳,但是這些技術當中,有的我們知道要怎樣做,有些則是言之尚早,還需評估。」幸好部分政府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正在採取行動。英府表示「有意在適當時候為達到淨零排放這個目標立法」,並與另外 18 個國家加入「碳中和聯盟(Carbon Neutrality Coalition)」。

一些環保人士相信,毋須借助儀器或是種植數十億棵樹,也能令溫度上升不多於 1.5°C。護林組織 Fern 的 Hannah Mowat 表示:「如果我們極速減排、大規模擴大土地恢復,以及改變我們的飲食系統以減少肉類消耗,就能以惠及人們的方式,把升溫維持在 1.5°C 之下。」她深信:「空氣質素會更好,亦能降低癡肥率。這會是我們想要的世界,而非進一步工業化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