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室內穿外套,出外會更冷?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天氣寒冷時走進室內,一般會脫下厚重的外套。但假若室內沒有暖氣,而你仍感到陰陰寒寒,你或會繼續套著這些大衣。有些人會建議不要這樣做,因為當要再外出時,你或不會受惠於「外套的好處」,到外面時感覺更加寒冷。這似乎與直覺相反:如果你已經感到冷,不是應該要盡量保持身體溫暖嗎?

穿外套好,還是不穿外套好?要了解這問題,先要了解為何我們會感到寒冷。英國基爾大學神經科學高級講師 Mike Evans,日前就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撰文簡要解釋身體的溫度感應機制。

我們的身體上覆蓋著被稱為「冷敏感受體( cold-sensitive receptors)」的微小溫度傳感器,位於皮膚中的特殊神經纖維上。當溫度下降時,這些受體向大腦發出訊號,以神經傳送「溫度編碼」。這些冷受體有時亦被稱為薄荷醇受體,因為它們對化合物薄荷醇也有反應,這亦是皮膚接觸薄荷醇會產生涼爽感覺的原因。

這些神經纖維遍佈全身,以不同的方式進入中樞神經系統。手臂、軀幹、腿或肩膀上的受體連接到脊髓中的神經元,而面部、頭部或嘴部的受體直接連接到腦幹。但因為神經能迅速地傳導訊號,所以感到寒冷的身體部位與大腦之間的距離,對於我們檢測到寒冷的速度幾乎沒有影響。

訊號傳遞到大腦中心的多感官「守門人」,稱為丘腦(thalamus)。訊號從丘腦傳遞到軀體感覺皮層,在此產生觸感和「寒冷」的感覺。大腦由此可計算身體受冷的位置,及估計其有多冷。在極端炎熱或寒冷的情況下,皮膚亦會因受損而感到疼痛。

當走到較低溫的室外時,神經系統會通過暴露的皮膚,特別是臉部來檢測溫度。在室內穿大衣外套等,或會提高平均皮膚溫度,包括暴露的部位。因此,當你外出時,會感覺空氣更寒冷,特別是在暴露的皮膚上,因為溫度差異更大。外套能讓身體免受溫度下降的影響,但不能避免臉部的溫差。如果在室內穿著外套暖得讓人出汗,這種感覺會更加明顯,因暴露的皮膚與空氣溫差更大。

然而,Evans 指出,一旦克服了最初的寒冷感,外套仍然會發揮其作用。除非是在生病或經歷極端溫度,否則身體均能有效將核心溫度保持在 37℃ 左右。即使你剛出門時感覺更冷,外套也有助減少身體流失熱量,阻隔冷空氣,讓你更容易保持核心溫度。可見假若在室內已感到寒冷,穿上大衣亦未嘗不可。

無論你是否只在外出時穿上外套,身體都有一種有效的方法來保暖。你的身體會嘗試通過顫抖,將血液移離皮膚,並提升心率和呼吸率以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提高血液溫度。通過這種多器官反應,能防止皮膚熱量流失,並通過肌肉活動和某些生化反應產生更多熱量。進一步來說,這意味著感到寒冷有助減輕體重,因為身體會被迫產生更多的熱量。但以之來作為減肥方法,萬一不小心著涼,就只會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