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vi Yap

|共103篇|

跳過求職過程,把你化為一張「技能圖表」

現今大數據當道,科技與網絡瞬息萬變。加上區塊鏈技術的研發,去中心化的數據共享時代來到。科技公司看見其可能性,研發改變生活的產品。其中美國非營利組織 Learning Economy 主張,將人們的學習與工作經驗量化,經大數據分析,製成「技能圖表」,推算合適的工作及領域,代替繁複的應聘過程。

搶不到廁紙,何不用「廁巾」?

疫情肆虐下,全港不單一「罩」難求,近日更因網傳供應商停產,出現一陣廁紙搶購潮,超市內的紙巾被一掃而空。儘管供應商屢次表示貨源正常,仍無法平息市民心中的焦慮 —— 買不到廁紙,如廁要怎辦?近日「衛報」正好有文章推介讀者摒棄廁紙,轉用可重複使用的廁巾。此法聽來不但環保,又可消除「缺紙」之憂。但實際用來,真的衛生嗎?

政府保護老虎,村民卻隻字不提?

老虎雖為「森林之王」,卻因人類砍伐森林,數量急劇下降,被列為瀕臨絕種動物。後來印度展開保護老虎計劃,成功恢復老虎數量,亦設立受保護區「老虎走廊」作為其棲息地。但當全國人民擁戴老虎,視牠們為印度之光,在果阿邦(Goa)北部分區薩塔里(Sattari)的村民卻不這樣想。無論是政府或人民,每當提起老虎,便極力否認或掩蓋真相。

【政府無能】警黑勾結,孩童擁槍自救

墨西哥黑幫勢力滲透各地,雖政府長期打擊罪犯,卻仍有不少貪污、包庇罪犯等醜聞,形成警黑勾結的景象。為保護家園,鎮上人民不再期盼政府,而是選擇自救。墨西哥格雷羅州一個偏遠山區的原住民小鎮,便有一群年輕孩子,拿起槍支,進行軍訓般的訓練,只為保護家園。

「海水化淡」危害環境?

從古至今,水資源短缺一直是沙漠或缺乏淡水地區,如中東及地中海的民生問題。自海水化淡(desalination)技術成功研發後,便成為解決供水問題的最常見方法之一。海水化淡廠將廢物鹽水排回海中,破壞海洋生態環境,靠海維生的漁民漸漸看出端倪。儘管技術解決了人類的需求,卻也有如雙刃劍,為環境帶來影響。

【減排之戰】能源改革,先驅德國也需要18 年

近來世界各地氣候極端災害不斷,不少政府開始意識到氣候暖化的嚴重性。2019 年 G7 峰會上,七大工業國承諾,將會實施措施緩減地球暖化。但國家能源也關乎電力供應及經濟問題,改變並非一朝一夕。就連德國欲全面終止燃煤發電,也需時 18 年,耗資 400 億歐元。

語言之間應該如何翻譯?

網絡拉近城市與城市的距離,還成為語言之間的橋樑。然而少數語言因地方上的發展及相對少人使用,仍無法跟上世界的腳步。英國廣播公司(BBC)就有文章探討,在缺乏科學、數學、地理學等用詞時,人們如何跨過語言之間的翻譯障礙。

捱著餓、斷了電,還是愛普京的古城人民

近來俄羅斯反對聲浪漸起,民眾無懼被捕風險上街示威。但普京掌權近 20 年,政治手腕強硬,影響深遠,民望「屹立不倒」,尤其每當誕辰來臨,城鎮更是輪番向他釋出敬意。俄羅斯南部古老城鎮科洛姆納(Kolomna)亦不例外,儘管生活困難,人們還是將希望寄託於領導身上。

城市的氣味也能保留?

不論是書店、美食街或街巷,都有無法取代的獨特味道。這不單純是一種氣味,更是人類於空間留下的獨有遺產。然而隨著各地城市化,地方上的文化氣息因人口搬遷而逐漸消失。有見及此,有文化保育工作者嘗試提取屬於不同時代的氣味,作紀錄並永久保存。

【減排之戰】假 2 度之名,向 4 度進發

2015 年,各國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簽訂「巴黎氣候協議」(Paris Climate Agreement),同意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限制於攝氏 1.5 度內。於此,「1.5 度」便成為了眾環保示威者耳熟能詳的口號。但回顧過去 5 年,全球因地球暖化而氣候趨向極端,屢次發生各種史無前例的災難。觀察眾多數據和現象,專家發現人類幾乎不可能實現 1.5 度的宏願。

向下的社會流動恐成年輕人現狀?

社會上很多人叫年輕人做「廢青」,嫌棄他們無車無樓,就算大學畢業也未必找到相應工作。但這真的只是因為年輕人無擔當無上進心嗎?其實不只香港,就連英國也面對相同問題。英國雖為發達國家之一,其社會流動性(social mobility)卻相對更差。這意味著人們幾乎無法擺脫與背景相關的經濟劣勢。是年輕人真的變差了,抑或現行政策已失效?

喜馬拉雅的功夫女尼

在尼泊爾加德滿都(Kathmandu)山上,有一座尼姑庵,裡面住著一群自小習武的女尼。天剛破曉,身穿棗紅色長袍的比丘尼們在寺廟前排練。她們有著「喜馬拉雅的功夫比丘尼」稱號。這看似古老的傳統,實則是新穎的做法。當中也承載了尼泊爾如何通過宗教,擁抱平等的價值。

監獄變成高樓大廈,是福還是禍?

紐約貴為國際大都會,到處都是聳立的高樓大廈。但這些摩天大樓背後,還有一個凡人無法觸及的島嶼,裡面住著上千名囚犯。今年 10 月,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為改善囚犯的居住環境,決定重新構建能夠融入社區,佇立高樓之中的監獄大廈。然而,為何該計劃推出後,迎來了巨大爭議及反響?

【Soul Monday】點膠成磚:一次過解決環保與人道問題

說起環保,一般會想起「走塑」或尋找替代品等方法。但原來除此之外,還可以從垃圾中另覓出路。一名印度大學生參觀傳統磚窯後,發現固有產業既不環保,工作環境也不理想,於是想到一個一石二鳥的方法,從塑膠垃圾中構建能夠替代污染環境的產業,藉以解決人道和環境問題。

薯仔:拯救糧食危機的關鍵?

面對地球變暖,旱災、洪水等天災席捲各地,加上氣候極端化,農作物無法跟上氣候變遷的速度,糧食收成岌岌可危。薯仔原產地秘魯與國際馬鈴薯中心(CIP),正積極研究並開發生命力超強的薯仔。原來看似平凡,外貌與味道麻麻的薯仔,其實是適應力極強,且能夠預防糧食危機的救星?

加拿大艾伯塔省也要脫加(Wexit)?

近年各地要求主權獨立的聲潮愈漸響亮,繼 2016 年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後, 加泰隆尼亞也於隔年進行獨立公投。今年 10 月,加拿大選舉成績揭曉,主張加拿大西部「脫加(Wexit)」的保守黨,於選舉中成功拿下數個西部省份,為脫加打下根基。究竟這只是政治噱頭,昂或是人民心底的聲音?原來艾伯塔省脫加,並非一朝一夕的事了。

為何經濟學家難以令人信服?

恆生指數暴跌,專家不斷提及「香港經濟衰退」,但其實民眾對此說法有所保留。與英國脫歐一事雷同,人們甚至形容這些專家論述為「離地、不負責任、精英制」。為何經濟學與現實存在偏差?2019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Esther Duflo 在 Good Economics for Hard Times 一書作深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