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

|共110篇|

墨西哥當跳板,中國企業繞路賺美金

中國作為美國最大進口國的地位,今年被「近水樓台」的墨西哥取代,但其實背後也有大量人民幣推波助瀾。光是去年,中國對墨的直接投資總額達 25 億美元。接壤美國的新萊昂州最為受惠,上月再宣佈獲兩間中國企業進駐,預計將帶來近 60 億美元生意。惟據「紐約時報」與「經濟學人」分析,中商只當墨國是賺美金的跳板。

只有會談的中美首腦會談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週三在三藩市費羅麗莊園舉行中美元首峰會,受全球關注。會談歷時約兩小時,就看法分歧的領域交換意見,如習近平所言:「兩國是不可以不打交道,想改變對方亦不設實際」,分析認為兩國會談幾乎沒有任何成果,但這場世紀會面至少可以讓中美穩定這些年來直線下滑的關係。

中美首腦會談前,美國會報告看淡兩國關係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美國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非正式會議,並於香港時間凌晨 3 時半與美國總統拜登會晤,歷時兩小時,成為國際矚目大事。然而,不少輿論看淡會面成果之餘,適逢習近平抵達前一天,美國亦發佈對中美關係年度評估,對會面持保留態度,還在科技產業、人工智能與軍事等領域,警告正中國漸趨「強勢」。

旅美大熊貓回歸中國,「熊貓外交」走入末路?

大熊貓「美香」和「添添」在美國生活 23 年後,上星期四(9 日)與幼子「小奇蹟」返回四川成都,結束中美友誼大使的外交任務。隨著中國陸續收回向西方租借的熊貓,象徵著中西關係愈趨緊張,究竟熊貓外交是否走到了盡頭?面對熊貓回歸中國,美國輿論又如何反應?

Ryan Fung:中國新能源的稱霸和擴張

舊經濟世界由石油推動,美國、沙地、俄羅斯等石油國家的國際話語權自然大。但來到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年代,中國就希望憑藉掌控強勁的可再生能源基建產能、稀土資源,在世界舞台摻一腿。然而這種「和平崛起」的過程當然不會容易,必定會受到外界各種各樣的政治挑戰,當中 ESG 算是歐美最常用的一招。

美國大學的中國分校熱,正在退卻

十年前,美國老牌學府杜克大學在中國崑山市開設校區,當時美國學界正值一股中國分校熱。然而去年 11 月一次教職員會議上,杜克大學校長 Vincent Price 一方面表示自己為崑山杜克大學感到驕傲,很高興能幫到一些希望前往美國的學生,但另一方面指領導層考慮是否在 2027 年約滿後繼續與武漢大學合作時,必須要「明確看待」各種問題,例如地緣政治局勢不明朗,以及 COVID-19 期間的校園管理問題。

解放軍學到甚麼?

中國解放軍在台灣周邊沿海進行軍事演習,回應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灣。對於解放軍史無前例接近台灣的軍演,有軍事專家認為,中國主要是想藉此測試自己的軍事改革成果,以及協同作戰的能力。一直以來,久無實戰經驗,但努力向美軍現代戰爭方式學習的中國,正面對甚麼挑戰或局限?美國對中國軍事實力的瞭解又是否充足?

歷史分歧點:美軍觀察組走進延安

延安號稱革命聖地,1935 至 1948 年間的「延安時期」,形成了日後中國共產黨的統治形式。這段時期發生不少改變中國共產黨走向的事,包括 1937 年黨中央遷至延安後,毛澤東嚴厲批評張國燾「槍指揮黨」、1942 年的「延安文藝座談會」等等。1945 年 7 月 22 日,當地更迎來稀客 —— 通稱「迪克西使團」的美軍觀察組(United States Army Observation Group)受委派與中共接觸,探討美國能否與毛澤東的共產黨結盟。

中國有可能申索月球主權嗎?

最近人人談論月球,有政治人物也分享對最大滿月的天文學見解,美國太空總署(NASA)反倒憂慮月球的政治前景,擔心中國可能申索月球主權,言論遭中方「堅決反對」。美國空軍大學(Air University)兩位學者則認為,不論中國是否有企圖,佔月都是目前科技和投資水平所難以實現的。

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兩年來成效如何?

2018 年 3 月,美國杜林普政府以中國偷竊美國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為由,向總值達 600 億的中國商品開徵關稅。這場貿易戰一打就接近兩年,直到 2020 年 1 月 15 日,雙方簽下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局勢才得以稍稍緩和。可是,兩年快過去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究竟取得甚麼成效,中國又遵循了多少內容。亞利桑那大學法學教授馬卡維(Bashar Malkawi)就在「東亞論壇」撰文分析。

中國加入世貿二十周年:過去為世界帶來甚麼改變?

20 年前,2001 年的 12 月 11 日,當時與西方世界正處於蜜月期的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以共產國家的姿態加入世貿,不單是該國發展的轉捩點,也改寫了往後的全球經濟格局,為今天很多地緣政治矛盾埋下伏線。澳洲國立大學經營的學術平台「東亞論壇」就發表社論,分析過去 20 年間中國和全球經濟的發展。

創新與競爭法:美國制霸科技戰的重要板斧?

中美新冷戰愈演愈烈,兩國在一些關鍵領域上正面交鋒,特別是科技研發。今年 6 月,美國參議院跨黨派大比數通過「創新與競爭法」(U.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授權聯邦政府動用約 2,500 億美元撥款,提升美國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半導體製造等各高端技術的競爭力。哈佛大學的創科政策專家 Julia Voo 就在「東亞論壇」撰文,分析該法案會發揮甚麼作用。

新冷戰陰影下,蘋果能否保持市場優勢?

蘋果作為全球最有價值上市公司,市值高達 2.5 萬億美元,上任剛滿 10 年的行政總裁 Tim Cook 厥功至偉,80% 市值為其任內累積得來。雖然 Tim Cook 打算繼續留任最少 5 年,但「經濟學人」分析指出,過往造就蘋果崛起的全球化有利因素,如今正隨著中美新冷戰消退,將成為蘋果未來發展的關鍵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