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首腦會談前,美國會報告看淡兩國關係

A+A-
去年峇里舉行的 G20 峰會上,習近平與拜登會面。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美國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非正式會議,並於香港時間凌晨 3 時半與美國總統拜登會晤,歷時兩小時,成為國際矚目大事。然而,不少輿論看淡會面成果之餘,適逢習近平抵達前一天,美國亦發佈對中美關係年度評估,對會面持保留態度,還在科技產業、人工智能與軍事等領域,警告正中國漸趨「強勢」。

美國政府轄下成立 20 多年的獨立機構「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專門就影響國家安全的中美關係事務提供政策建議。該委員會未待習近平與拜登會面,便早於前日(14 日)向國會發表最新評估報告,內容直指兩國高級別會晤,通常只會促進雙方對話,但不會換來實質行動。

報告進一步指控,中國有策略地利用外交對話,以抵消來自美國的壓力,並同時繼續大力發展經濟、軍事和科技實力。委員會主席 Carolyn Bartholomew 週一向記者指控,中國政府既要人民準備應對愈來愈敵對的國際環境,但中國採取的政策,又間接使周遭敵意愈益增強。「外交政策」雜誌報道,該報告向美國政府提出 30 項政策建議,還就明年中美關係整理出以下預告:

科技與人工智能產業

過去數年間,科技已然成為中美關係的主要議題,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推出一系列的出口管制,又開始監察美國公司向中國某些高科技產業的投資。2023 年首 8 個月,美國的半導體出口量較去年同期銳減超過一半,但報告提醒,把供應鏈轉移到中國以外的供應商,可能無法大幅度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因為諸多第三國的供應商,實際上仍然是中國所擁有。

該委員會的主要建議,包括透過立法加強上市公司對中國風險的透明度,建立「風險矩陣框架」(risk matrix framework)以評估中國電子產品的國家安全威脅,以及擴大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的權力,對可能有利「敵對勢力」的投資進行審查。

人工智能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領域,報告指中國開發的 AI 防禦系統進展神速,並暗示解放軍目標是使用 AI 操作武器系統,以對抗美國的特定優勢,同時識別美國的軍事弱點。

11 月 14 日,民眾手持美國及中國國旗,在習近平下榻酒店門外守候。 圖片來源:路透社

台海:明年總統選舉掀暗湧

報告愈益關注台海衝突正在加劇,尤其是台灣將於明年初舉行總統選舉,報告指控中國持續向台灣施壓,嘗試加劇其外交孤立,以帶來經濟損失。委員會的建議,包括探討如果中國武統台灣,美國該如何實施經濟制裁回應、提高對台灣軍隊的美式武器系統訓練,及建立美台聯合中心,以對抗假資訊與網絡攻擊。

發表報告的委員會主席 Bartholomew,為卸任前訪台的前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幕僚長,她聲言有必要採取實際行動,以「加強台灣的自衛能力」。

中國國內面臨重大挑戰

報告又研判中國局勢發展,稱中方縱然對外立場強硬,但國內卻面對重大挑戰,包括經濟結構失衡,疫情後的經濟復甦步伐遲緩,在房地產和基建大量投資換來無法持續的債務負擔,使其必須依賴出口導向的經濟增長。

該報告還強調,中國教育系統存在問題,以及在科技領域無法培養需要的人才;城鄉間教育質素存在明顯差距,也間接削弱中國未來科技領域的勞動力。總的來說,儘管美國應該持續與中國進行外交接觸,但對外交成果必須保持審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