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共87篇|

人口普查:中國已不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國?

本月 1 日,中國展開十年一度的人口普查。中國自 2012 年起面對勞動人口萎縮,政府近年逐步放寬一孩政策,能否挽回多年來的低出生率現象、緩解日漸嚴重的人口老化現象,是當局至為關切的問題。此外,這場動用約 700 萬工作人員、持續至 12 月 10 日的普查行動,在收集人口信息的過程中,又有甚麼值得注意?

維京人南征北討,全因獨男過盛?

以兇暴強悍見稱的維京海盜,為後世留下不少傳奇,但缺乏書寫傳統下,我們難以摸索維京人的社會面貌。有瑞典考古學家出版新書,透過考古成果提出多項有趣發現 —— 維京人盛產獨男,可能是其南征北討的重要誘因;有女性可在軍中身居高位,有男性竟以全身女裝下葬,性別秩序超乎當今尋常。

真・女權之敵:專制主義

早期女性主義者專注爭取女性公民權益,如墮胎權和工作權利。但 90 年代第三波女性主義興起後,很多女權分子轉而關心一些非傳統議題,例如性解放、身體自主以及文本批判。然而,有學者提醒,在專制主義和獨裁化下,前人所關注的女性基本權益,其實還未得到保障。

另類解決蚊患方法:變性

被蚊叮既痕癢不止,又有染病的可能,但牠們在自然界有其存在意義,科學家因而熱衷尋找,讓人蚊和平共處的方法。最近,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一項研究取得突破,證明單一基因可把會叮人的雌性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變成能夠繁殖後代、卻不會傳播病原體予人的雄蚊。

家庭:女性極危之地

「家是香港。」「珍惜香港這個家。」家庭往往借代和諧、溫馨,但原來可以極度危險,特別是對女性而言。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 2018 年報告指出,平均每日有 137 名女性被伴侶或家人殺害,家庭的致命程度冠絕其他地方;而在美國 2000 年至 2006 年間,家暴遇害人數多達 10,600 人,相當於同期陣亡美軍的 3 倍。美國記者斯奈德(Rachel Louise Snyder)新作 No Visible Bruises: What We Don’t Know About Domestic Violence Can Kill Us 就通過大量訪問和社會研究,揭示家庭比戰場對女性更高危的成因。

夕立:百合女團的必然與偶然(上)

前文提到「女團」各成員皆有必要在綜藝節目中建立自己的「人設」。與此同時,「人設」與真實的她們有著複雜的互動關係。握手會使粉絲與偶像的互動變多,然而人設的出現卻意味著彼此之間的互動更趨二次元化,容許動漫甚至同人誌式的幻想在女團出現 —— 當中包括了同性戀想像。

沙特女孩:從出生到死亡,一生都「被監護」

來自沙特阿拉伯的 18 歲少女 Rahaf Mohammed al-Qunun,日前稱受到家庭虐待,在泰國轉機時尋求澳洲的難民庇護。聯合國難民署已認可 Qunun 的難民身份,但 Qunun 的父親否認虐待女兒,雙方各執一詞。是次在社交網絡廣為流傳的事件,已引起人們對沙特阿拉伯實施嚴格監護制度的關注。澳洲廣播公司訪問埃及裔美國記者 Mona Eltahawy,解釋沙特的監護制度如何運作,以及對沙特婦女的影響。

為何男性出生數目總比女性多?

2019 年,香港的「元旦第一 B」是女性。女嬰雖然成功搶閘出生,但整體而言,全球卻總是每年初生男嬰人數高於女嬰。自 1838 年有紀錄以來,英國的英格蘭及威爾斯兩地,男嬰出生數字便一直高於女嬰。儘管男女 105:100 的出生比例被認為是自然、正常,但這種「男女不平等」的現象何以存在?

搖滾風逆轉:打破性別傾斜,女性結他手抬頭

細數音樂史上的傳奇結他手或搖滾天團,長久以來,似乎都是一個由男性主導。不過,時移世易,著名音樂雜誌「滾石」近日便引述美國結他生產商 Fender 的一項調查報告指出,在新生代的結他初學者之中,女性佔近 5 成,數字有顯著上升趨勢。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結他和搖滾圈子將不再是一個性別傾斜的男性社會,而且,女性結他手的增加,也可能對整個行業起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