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兇暴強悍見稱的維京海盜,為後世留下不少傳奇,但缺乏書寫傳統下,我們難以摸索維京人的社會面貌。有瑞典考古學家出版新書,透過考古成果提出多項有趣發現 —— 維京人盛產獨男,可能是其南征北討的重要誘因;有女性可在軍中身居高位,有男性竟以全身女裝下葬,性別秩序超乎當今尋常。
英國學者 Tom Shippey 在雜誌「倫敦書評」提出,有關維京社會文化的議題,譬如維京人究竟是海盜還是商人,學術界往往莫衷一是,但對於維京時代(Viking Age)的分期倒是素有共識 —— 以 793 年 6 月 8 日英格蘭林迪斯法恩(Lindisfarne)遭掠劫開始、至 1066 年 9 月 25 日國王 Haraldr Harðráði 戰死為止。
當時歐洲處於黑暗時代,很多封建王國都不是省油的燈,戰爭經驗豐富,但為何北至愛爾蘭、南至拜占庭,大家都敗給維京海盜之手?瑞典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考古學系教授 Neil Price 新書 The Children of Ash and Elm: A History of the Vikings 推斷,在 536 至 540 年之間,冰島與中美洲發生兩場世紀級火山爆發,可能是維京人崛起的重要遠因。
當時火山灰籠罩全球,氣溫急降,農作物失收,世界上近半人口餓死,北歐更淪為不毛之地。北歐神話有「芬布爾之冬」(Fimbulwinter)之說,據稱世界落入連續 3 年嚴冬,可能正是描述兩場火山爆發的連鎖效應。這場氣候浩劫令叢林法則主宰了北歐,能夠生還下來的必定驍勇善戰,掠劫是他們生存之道,相信構成了維京社會文化的基礎。
奧丁是超越男女性別的神祗?
如今,我們想像中貫徹統一的維京人形象,其實在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維京人不但沒有中央集權政府,其散落各地的社會形態可以千差萬別,但性別失衡可是一個共通特徵。Price 研究推斷,維京社會為戰爭而生,家庭大多重男輕女,盡量為男嬰投放更多資源,以致瑞典考古結果顯示,維京女嬰夭折率達 37%,男嬰夭折率卻只得 7%。
這種男多女少的社會結構,導致維京人盛產獨男,加上社會精英權力壟斷,推使鬱鬱寡歡的年輕獨男,帶著憤怒與絕望闖天下,部分獨男能夠順利「脫獨」,在海外掠奪期間順便「奪得美人歸」。如今冰島的基因圖譜研究便發現,在當地的維京女性定居者,大多數是蘇格蘭或愛爾蘭血統。
即使維京男士早有結婚對象,也要給女方家人足夠禮金,而掠奪正是慣常的致富手段,同樣為戰爭帶來源源不絕的兵源。即使維京人男多女少,又普遍是一夫一妻,但 Price 證實,維京社會依然有很多人一夫多妻例子,加劇男女失衡的社會問題。11 世紀的德國中世紀歷史學家 Adam of Bremen 便記載,維京的有錢人與貴族總是妻妾成群,「人數沒有上限」。
可是,別以為維京人只知父權,其性別文化還有更多未解之謎。數年前的新考古研究便證實,瑞典城市比爾卡(Birka)出土的維京高階戰士遺骸,原來是一名女性,顛覆多年來對維京文化的認知;與此相反,數個考古挖掘又發現,有維京男性身穿女士服裝下葬,又譬如英國安德沃(Andover)出土維京墓中,男死者陪葬品是一套完整的女性珠寶飾物。
上述性別秩序背後,部分牽涉到薩滿巫師的性別分工,不同魔法巫術要由指定的性別施行。部分女性之所以有鐵棍陪葬,原因可能是女巫施法之用。著名的戰神奧丁(Odin)過去被公認為男性,但由於奧丁所施行的咒語 Seiðr,理應只准女巫施咒,以致最新研究甚至推斷,奧丁可能是超越男女性別的神祗,因而有「酷兒奧丁」(Odin the Queer)之說。
稀奇的性別觀念,也主宰了維京人對人類構造的理解。他們相信人類由 4 部分組成,分別是形體(Hamr)、思想(Hugr)、運勢(Hamingja)、以及繼承自祖先的「女性靈魂」(Fylgja)。雖然已經無法得知這種對 Fylgja 的信仰內涵如何,但當時人對此深信不移,甚至植根在今日的冰島傳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