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由世界共抗納粹極權:初代女團「安德魯斯姐妹」

A+A-
安德魯斯姐妹合照。 圖片來源:Bettmann/Getty Images

Viu TV 的「全民造星 4」,今次以塑造香港新一代本土女團為目標,再次掀起全城關注。早在 20 世紀初,現代流行音樂工業剛發展前期,已經可以找到全女班的偶像音樂團體,慰藉過很多代人的心靈。其中在美國,有一隊女子組合曾陪伴國民渡過二戰時的艱苦歲月,走訪各地盟軍基地提振士氣。她們名為「安德魯斯姐妹」(The Andrews Sisters),至今仍是美國歷來最暢銷的女團。

安德魯斯姐妹三人生於 20 世紀 10 年代的明尼蘇達州,父親是希臘人,母親是挪威人。大家姐拉弗恩(LaVerne)是女低音,個性幽默又有時尚感;二家姐瑪克辛(Maxine)負責女高音,神乎其技的和音有時會令人以為安德魯斯姐妹有四名團員;年紀最小的帕蒂(Patty)擔當次女高音,聲線響亮,總是表現自信。三人小時候就很喜歡音樂,會圍著家中鋼琴,對著音譜合唱。後來,她們開始模仿一些當紅歌手的唱腔,例如被認為是女團始祖之一的「紀傳姊妹」(The Boswell Sisters)。

30 年代,她們開始巡迴美國各地劇團、嘉年華和俱樂部演出,亦很敬業地每天反覆練習。經過大概六年公路生涯,1937 年,她們推出了一首改編自猶太音樂劇的歌曲「我眼中美麗的你」(Bei Mir Bist Du Schön),終於闖出名堂,銷量超過 35 萬張,高踞 Billboards 排行榜榜首長達五個星期,令她們在全美樂壇佔一席位。在珍珠港襲擊前,她們已推出多隻暢銷單曲,例如同樣登上榜首的「渡船小夜曲」(Ferryboat Serenade),並出演多部荷里活電影。

美國參戰後,安德魯斯姐妹名氣更上層樓,成為國民偶像,多張唱片錄得黃金和白金銷量。她們的首本名曲「歡快的吹號手」(Boogie Woogie Bugle Boy),被認為是戰時美國最具代表性的歌曲,是無數年輕士兵的寫照。她們多次參與巡迴義演,在軍營、醫院、兵工廠,乃至歐洲和非洲前線留下足跡,唱歌、跳舞、簽名,替軍人們打氣。她們又走進群眾,為政府推廣戰時債券,同時又幫忙主持「荷里活食堂」(Hollywood Canteen),招待將遠赴戰地的士兵。

美國的國家二戰博物館(The National WWII Museum)形容,安德魯斯姐妹是「美國的戰時甜心」(America’s Wartime Sweethearts),展現了美國國民萬眾一心的時代面貌。歷史學家 Tom Rockvam 表示:「我成長的時候,沒有電視,只有收音機 24 小時廣播,但當時大部分時段都是講戰爭新聞。唯一的例外,是每日大概六至八次播放安德魯斯姐妹歌曲的時候。聽到音樂響起,會頓時覺得寬慰。」

在戰後,安德魯斯姐妹一直維持高人氣。1949 年,她們發表單曲「我能夢想,不行嗎?」(I Can Dream, Can’t I?),再次於「告示牌」登頂,更高踞前十超過 20 個星期。不過到 50 年代中,「貓王」皮禮士利等搖滾巨星崛起,令她們人氣不如從前。1967 年,拉弗恩因癌症離世,其餘二人也淡出流行樂壇;瑪克辛和帕蒂分別在 1995 年和 2013 年過身,結束一個美國音樂傳奇。到目前,她們唱片銷量介乎 7,500 萬到 1 億張;46 首歌曲打進「告示牌」頭十,比貓王和披頭四要多。

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曾講述一段小插曲:1945 年的一天,安德魯斯姐妹正在意大利拿坡里為盟軍義演時,後台向帕蒂傳來一張紙條,帕蒂打開它,一看便忍不住落淚。她宣佈:「小伙子們,我們與日本的戰爭結束了。」安德魯斯姐妹雖然已經與世長逝,但她們跟很多二戰英雄一樣,事蹟長存在史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