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若遠:「海外麻雀尋根系列」#5 —— 為香港人組織英國麻雀大賽提供一些意見

A+A-
圖片來源:Visual China Group via Getty Images/Visual China Group via Getty Images

很高興在這裡推廣麻雀後,真的看到有移英港人組成團體,籌辦英國麻雀大賽(Mahjong League of United Kingdom,簡稱 MLUK),於上月在南倫敦 Sutton 成功舉辦了其首屆的第一站英國麻雀大賽,得出了冠軍。

FB 看了比賽影片,感覺除了能帶起社區連繫外,也凝聚了海外港人。只是筆者認為更應該多和外國麻雀愛好者聯繫和比賽,才能做到真正「以雀會友,東風一起,四方城上共聚」。

為此在網上查過,發現英國也有好幾個外國人辦的麻雀組織,所以 MLUK 應該邀請他們一起參與,做到真正的東西文化交匯。當然,心頭大一點的話,還可邀請茱莉亞羅拔絲(Julia Roberts)來做每季的開賽嘉賓,因她也是麻雀愛好者,只是聽說打的是台灣牌,所以對她來說,這個廣東麻雀大賽可能有點顧慮。

另外,還可以考慮多元化模式,例如在比賽現場撥出一個角落進行麻雀工作坊。有些移民家庭可能只有一部分人懂打麻雀,因此若一家人出來,也可讓不懂的人透過工作坊學習打麻雀,由專業導師指導,讓眾初學者有機會進行對賽。因為學習打麻雀最困難是,得找上三個懂打麻雀、又願意花坐在麻雀桌上之寶貴時間去教導一個初學者的人,所以這樣的工作坊就能讓初學者有一個練習場,形式上就像香港駕駛學院的模擬道路環境一樣。長輩參賽,晚輩操練,回去便能拉近一家人的水平(這個假設有其政治不正確地方,正所謂學無前後達者為先,晚輩與長輩的身份也有可能會對調)。

除了一般競賽外,也可考慮更多樣化的比賽模式,就像筆者最近看的「GT 跑車浪漫旅」(Gran Turismo)一樣,不妨仿效著名的法國勒芒 24 小時耐力賽(24 Heures du Mans)。3 人為一組,共 4 組連續打上 24 小時,每人必須最少上陣 6 小時,期間可自由換人出戰,但每次換人後,上陣者必須最少打上 3 局。於是慢慢打下去,就能發現誰強誰弱,加上每個人都得打上限制時間,即使隊中一強二弱,強者也不能長期作賽,因此何時換人、換誰出賽,本身已是一個策略性的重要考量。還可規定,要是沒打上 5 局便換人,就得輸掉一定數量籌碼給對手。賽後,以哪組贏得最多籌碼為勝方,要是籌碼數量相同,就以餬局最多為贏家。這個肯定是既刺激、又要擁有抗壓力的長期作戰,而不是單靠牌技就能勝出。

當然,長時間的耐力賽可能牽涉到場地問題,例如借用場地無法提供 24 小時運作,但以香港人的靈活頭腦,必定能找到解決方法,畢竟連工作輕鬆的法國人也能組織起一個 24 小時耐力賽,香港人為何不可?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思考是危險的開始,創作乃囹圄之門票。只因吞過紅藥丸,從此走上殺頭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