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是世上最普及的運動,也在香港成為本地文化一部分,除了強身健體,更可凝聚人心。由移英港人成立的足球隊 Konger FC,近日獲英格蘭足總認可註冊,可參與該會旗下比賽。類似故事其實也曾發生,20 世紀初一班巴勒斯坦人遠走智利,期間在當地成立球隊「柏利斯天奴」(Club Deportivo Palestino),並曾兩奪智利甲組聯賽冠軍。
19 世紀末的巴勒斯坦,屬於鄂圖曼帝國一部分。可是,當時帝國經歷一連串對外戰爭,政局不穩、物資長期短缺,流行病蔓延,已步向衰落。巴勒斯坦人中有部分是基督徒,主要聚居伯利恆、貝特賈拉(Beit Jala)等地,不單要面對貧困和強制兵役,更飽受歧視。他們聽聞美洲大陸種種美好故事後,便打算移居當地;這股移民潮一直延續至 1930 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
這些巴勒斯坦人到達智利後,卻發現生活沒有想像中美好,縱有共同的基督信仰,但智利社會非常保守,相比歐洲移民,巴人總被視為二等移民;即使部分人憑藉高超的營商技巧,成為富有的紡織商人,但始終要面對一個煩惱:如何融入當地社群之餘,又能保存自身的身份認同和文化傳統?最終,他們想到以足球作為媒介。1920 年 8 月 20 日,一班巴勒斯坦移民成立了一支足球隊,到奧索諾(Osorno)參與比賽。
「柏利斯天奴」的西班牙語名稱是 Club Deportivo Palestino S.A.D.P.,直譯即「巴勒斯坦人體育會」。球隊亦以象徵巴勒斯坦旗幟的白、紅和綠,作為球隊標誌和隊服顏色。還是業餘球隊時,柏利斯天奴只有阿拉伯裔球員。直到 1952 年智利足協加設乙組聯賽,柏利斯天奴加入成為創始球隊,該會才走向職業化。當屆,他們取得乙組聯賽冠軍,並獲得升班機會。初升班的柏利斯天奴積極招兵,曾有「百萬富翁」(millonario)的綽號。
1955 年,柏利斯天奴得償所願,稱霸智利甲組聯賽;1978 年再度贏得甲組聯賽冠軍,並同時囊括該屆智利盃,成為雙料冠軍;翌年在南美自由盃也殺入準決賽。後來柏利斯天奴雖然一直未能染指聯賽冠軍,但仍是國內頂尖勁雄,於 2018 年再次贏得智利盃,去年的智利甲組聯賽亦得到第四名,獲得南美球會盃參賽資格。截至 8 月 23 日,柏利斯天奴在新一屆聯賽排名第三,仍有爭標希望。
現時在智利,巴勒斯坦人口多達約 50 萬,是阿拉伯地區以外最大規模。當中不單出現無數成功商人,一些後代更進入政界,曾有 35 名部長或國會議員。如今柏利斯天奴再無巴勒斯坦血統球員,最後一位是巴勒斯坦國腳 Nicolas Zedan,但始終是智利巴人的重要標誌。球隊的左袖依然印有巴勒斯坦地圖,主場仍然會展示已故巴人領袖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的壁畫,背景播放阿拉伯音樂。
智利的巴勒斯坦球迷經常穿著阿拉伯酋長服裝前往球場,柏利斯天奴亦總會在巴勒斯坦面對危難時越洋聲援。2014 年,他們便把球衣背面的號碼 1 改成了 1948 年之前巴勒斯坦領土的延伸形狀。一位 29 歲受訪者向法新社表示,柏利斯天奴歷史超過一百年,「比以色列還要長」,在他心中「柏利斯天奴即巴勒斯坦」(Palestino is Palestine)。另一名 49 歲律師表示,柏利斯天奴仍代表著「所有正在經歷困境的巴勒斯坦人」,每一場球隊勝利都為苦難中的同胞帶來一份小小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