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轉工轉行困境?

A+A-
圖片來源:Jens Kalaene/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

倫敦商學院組織行為學教授 Herminia Ibarra 在 2004 年著作「工作身份」(Working Identity)中,分析人們更頻繁轉換職業的原因及困境。過往人們大多將人生分成 3 個階段:早期專注學習;時間最長的中期專注工作;晚期著重享受。但隨著科技革新與職業轉型,中途轉工、轉行,同時追求自我增值與作息平衡的情況愈趨普遍,學會適應和利用這些轉變將至為關鍵。

轉工過渡期兩大挑戰:缺乏機構支持和身份認同

以往人們由應徵、實習、晉升到退休,多數是依循大機構建立的制度。現今人們的職涯不再是線性發展,並透過較小型公司、創業、新興產業,或由全職轉向各種兼職以尋求機會,可能因缺乏參考指引而無所適從。

社會心理學近數十年的研究顯示,人們需透過具有明確定義的組織來獲取身份認同。一旦失去傳統制度和穩定的工作來確定身份,便容易產生焦慮或懷疑自我價值。另外,當前全球經濟不穩,找新工作或創業融資的過程將更為漫長而艱辛。

如何克服與利用過渡期?

  1. 探索多種可能

拋開「必須先確立新目標才行動」的觀念。人們通常只知甚麼不再可行,卻不清楚該做甚麼而再三拖延。然而,職業轉換是一個反復的過程,與其試圖弄清自己「真正」是誰才制定計劃,不如積極作多方面嘗試,透過實踐不斷學習,因應新環境來調整個人生活,並建立新的社交網絡。人們害怕改變,並非因為不了解自己或欠缺成熟心智,而僅僅是因為不知道該怎樣做。方法就是從多元選擇中,發掘更多自我之可能。

  1. 擁抱過渡狀態

過渡期間或叫人無所適從,但也讓人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反思。因此應把它看成是一段暫時的休息期,專注思考想嘗試或改變的事情。傳統計劃方式可能只會帶來相同結果;當放低過往的自我期許與包袱時,反而更能激發創意,並獲得更多有用信息。

另外,應擺脫「非此即彼」的人類慣性思維:要麼發揮舊有技能,要麼轉向新的領域;因為在轉換職業的過程中,尤其在初期時往往涉及兩者。理想情況下,人們應在維持舊有工作和職業的同時,也探索和利用新的機會,直至新的事物變得可行。

  1. 建立支持系統

轉換職業時,以前建立的聯繫通常未必適用。建立人際關係需採取兩種方式:搭建橋樑和加強聯繫;前者是指建立或重新聯繫目前社交圈以外的人際關係,後者則是指加深已有的聯繫,並在一個志同道合的緊密圈子內尋找社群。

求職網絡中有一條黃金法則:發動「弱勢聯繫」,透過本來不相熟或少見面的人來了解新的機會。去年商務社群網站 LinkedIn 對 2,000 萬名用戶的研究顯示,弱勢聯繫有助開拓社交圈子,增加尋獲新工作的機會。另外,建立關係並無一套固定方式,可從朋友、家人,或有類似際遇的同儕中建立支持系統,獲取實質建議或精神支持。

儘管在轉工的過渡期間,或使人有感職業生涯被中斷,但上述建議不但有助適應過渡期,還能發掘新的線索。過程中,最重要是與他人保持互動並分享個人際遇;Ibarra 稱之為「大聲自我反思」(self-reflecting out loud),這不僅是為了理解個人經歷,也是為了透過別人的回應、提問或質疑,幫助釐清個人思緒,驅使自己繼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