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特爾特鐵腕打擊菲律賓毒品罪案,引起警方濫殺涉毒者等爭議。近日,菲律賓警察又再出動。不過警察並非進行掃毒行動,而僅是逮捕街上喝酒的人們。上月起,杜特爾特授權警察逮捕在街頭喝酒、小便,甚至沒穿上衣的人。作為一介平民,本已需要擔心警員栽贓誣陷,現時連平常的戶外活動,亦隨時會令自己身陷囹圄。
現年 45 歲的 Edwin Panis 住在馬尼拉的貧民窟裡。6 月的一天,Panis 正與幾位朋友飲酒,突然, 6 名便衣警察攜槍而至,一舉逮捕他們。即使 Panis 從沒想過,支持鐵腕掃毒的自己,竟有一天會被當成罪犯、鎖上手銬。而更令人費解的是,Panis 並非涉嫌干犯毒品罪行,警察逮捕他的理由只是「在公共場合喝啤酒」。
幾天後,Panis 終於從牢獄獲釋,他認為總統發動的這場毒品戰已經變質:「毒品戰已變為對醉酒的戰爭。」自 6 月 13 起,警方展開「反遊蕩(anti-loiterers)」行動,在街上搜捕遊蕩者。是次行動來自杜特爾特的命令。然而,行動期間有一名被捕者 Argoncillo 在拘留期間死亡。家屬指 Argoncillo 當時只是沒在公眾場所穿上衣,警方則指 Argoncillo 因引起恐慌及醜行(causing alarm and scandal)被捕。事件引起貧民窟的民眾擔憂,生活在貧民窟,本來已要見證毒品戰的腥風血雨,現時即使是最輕微的違法行為,亦可能對自己構成生命威脅。
杜特爾特之所會把矛頭指向「遊蕩者」,源於 6 月初,馬尼拉一名神父在教堂被槍殺。其後,總統發表講話表示「罪案太多」,承諾「未來數天會有根本性變化」。然而,幾天後杜特爾特指:「人們在街上閒逛,可能為公眾帶來麻煩。」隨之而來的,便是所謂的「反遊蕩」行動。一週內,警察以遊蕩、公共場所飲酒及違反鄰里法令等行為,逮捕約 7,000 人。至今,則已有超過 5 萬人被捕。
儘管不少人對新的掃蕩行動表示擔憂,但馬尼拉湯都區(Tondo)警局首席調查員 Adonis Sugui 似乎不以為然。Sugui 認為,總統的目標,是想預防大型罪案發生。這種預防犯案的措施,與「破窗理論」相似,旨在大力打擊輕微罪行,以避免「小罪」誘發「大罪」。「總統是對的,一旦他們飲酒,便會酒後亂性。喝了酒後,人們可能出現衝突、槍擊事件。」然而,不少市民認為警察口中的「罪行」,根本不算真正的罪行。Panis 的鄰居 Pablo 女士便指:「即使我們沒有犯法,警察還是說我們犯了法。」Panis 亦認同:「只要他們不喜歡你在做的事,便會逮捕你。」
同時,逮捕行動亦引起戒嚴令在菲律賓復辟的憂慮。菲律賓在獨裁者馬可斯(Ferdinand Marcos)治下,曾經歷長期的戒嚴時期(1972 至 1981),且一直是國家的歷史傷痕。不過,當地德拉薩大學(De La Salle University)法學院院長 Jose Manuel Diokno 表示,杜特爾特的鎮壓(crackdown)並非戒嚴(martial law),因這戒嚴涉及停止踐行法律,及實施軍事管治。
儘管如此,是次行動確在公眾間產生恐懼。馬尼拉的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研究員 Carlos Conde 指:「這場運動與毒品戰無異,採用粗暴的警力,把打擊毒品罪行擴大至其他犯罪事件。」而且,亦凸顯總統無視法律、任意莽為。反對黨的參議員 Francis Pangilinan 指總統的命令違法,因為據 2012 年修訂「刑法典」後,遊蕩已被非刑事化。而且,「反遊蕩」行動出現反對呼聲後,總統卻「反口」,指自己沒有下令,讓警方執行逮捕遊蕩者的愚蠢行為。他只是告訴警方,要破壞遊蕩者的聚集。
對此,Diokno 指杜特爾特的反口覆舌,正是他顯得混淆的例子。「這展示了他掌握的權力的赤裸真相。他行使權力,不是基於法律,而是基於恐懼及暴力」、「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壓制、混亂,更多前言不對後語的講話。甚至他的手下,亦會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