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能源轉型戰 —— 熱泵系統

A+A-
德國示威者抗議具爭議的「建築物能源法案」。 圖片來源:路透社

德國推動的「建築物能源法案」是對抗氣候變遷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強制熱泵系統取代天然氣加熱設備,禁用氫氟烯烴引來爭議。分析指出,法案甚至助長極右翼勢力冒起

建築物能源法案」(Building Energy Act)俗稱「供暖法」,從 2024 年開始原則上禁止安裝新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暖系統,任何新安裝供暖系統必須有 65% 是基於可再生能源,家庭和企業必須購買符合嚴格環境標準的設備,例如熱泵,低收入人士可獲豁免。反對派認為,此舉將為房屋業主帶來更高成本。

法案以北歐國家現有政策為藍本,旨在逐步淘汰全國各地建築物中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暖系統。能源署表示,儘管德國在過去 10 年大幅減少電力行業的排放,但建築行業進展甚微,仍佔全國碳排放量約 40%。推行法案目的是要縮小這一差距,使柏林能夠在 2045 年實現碳中和。

美國和歐洲工程公司則警告,此舉違反歐洲單一市場原則。法案規定熱泵只能使用丙烷(Propane)、二氧化碳等污染較少的冷媒,排除由氫、氟和碳組成的氫氟烯烴(Hydrofluoroolefins)化合物。目前熱泵使用的這類氟化氣體(f-gases)不會自然產生,會導致氣候變化,報告指它具有「強烈的溫室氣體效應,其影響大於二氧化碳」。

根據德國製冷和冷氣行業集團 VDKF 的數據,該國市場的熱泵以使用氫氟烯烴為主,使用丙烷者佔比不足 5%。德國政府認為從氫氟烯烴轉換到天然冷媒是重要一環,但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可持續發展、氣候和地緣政治項目主任 Noah Gordon 指出,這項政策如此受爭議,是因為其從發電廠轉向人們的家,極右政黨則利用事件坐大勢力。

自 3 月以來,「德國另類選擇黨」(AfD)的民意支持率持續上升,8 月底更高達 22%。在全國民調中,AfD 已超過蕭爾茨(Olaf Scholz)領導的三黨聯合政府。Gordon 認為,一些小報正利用「民粹主義煽動」,形容「供暖法」是「柏林精英的傑作」,這種不滿情緒在普遍發展較落後的前東德地區尤其普遍。與許多氣候措施一樣,綠色技術的前期成本可能很昂貴,但長遠會帶來盈利。

「外交政策」分析指出,蕭爾茨的聯盟似乎聽進了批評,軟化部分條款,最新草案允許建築物繼續安裝化石燃料加熱器,前提是在大規模生產綠氫後,這些加熱器能由綠氫提供動力,同時消費者補貼也有所增加。Gordon 認為德國人經歷過今年夏天的熱浪,或有利執行法案,因為大多數人家中沒冷氣,而熱泵其中一個好處是可以同時供暖和製冷。「假設你將於 2025 年在德國建造新屋,你想住 20 年,到 2040 年代,你很可能需要冷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