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 Fung:氣候政策大國殞落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減碳從來不易,這個你我早已知,不過很多國家在未權衡好氣候、政治、經濟,就貿然提出要做到 Net Zero(淨零排放),現在似乎也逐步了解即將面臨失敗的風險。

彭博社編採部發表評論,提到很多政府本來承諾的「淨零排放」,正面臨失敗的風險,不斷上升的成本,將加劇大家對抗擊氣候的反彈,並促使政策制定者重新考慮減排方法。

口中說得,身體卻很誠實。除了「言行」差距之外,公眾對此愈來愈懷疑。全球超過 90% 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以及 88% 的溫室氣體排放)現已納入國家淨零排放目標,但僅有 10% 擁有此類目標的國家制定了路線圖,而大家熟悉的香港 2050 碳中和計劃,似乎也在剩下的 90% 之中。

在發達國家,民意調查通常顯示大多數人認為氣候變化是一個重大威脅,但選民對淨零政策開始抱有合理的疑問:將耗費多少成本?會帶來甚麼好處?氣候政策是否能如宣傳般有效?這種懷疑已經改變了政治,比如從德國綠黨最近的失利,再到荷蘭執政聯盟的垮台,一定程度上就是反映出支持氣候的「反噬」。

即使一些公開表達環保立場的知名人士,如美國新澤西州州長和英國工黨領袖,最近也開始感到一些選民不滿環境政策成本。英國曾是減排的早期領導者,也是全球環保倡導者,其 2050 年實現碳中和的法定政策曾長期獲得跨黨派共識和公眾支持,但也面臨壓力,主要是經濟增長緩慢和成本上升改變了政治計算。現時英政府已不再談論「綠色革命」。

英國政府新的關鍵字是「實務性和適度」(pragmatic and proportionate),並且宣佈發放新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許可證,令能源供應增加而實際上降低碳價,並承諾重新檢視市民的駕駛限制。

前首相貝理雅就為此護航,指出對全球排放僅佔 1% 的國家來說,國家的犧牲對氣候變化影響不大,反而大家應該著眼於中國和其他快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意圖重新討好英國選民,不用為無休止的新成本負責任。

三國時期劉備去世前給繼任人劉禪的遺詔提過「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不過劉禪沒聽懂,後來就把整個江山賠上了。現在一些國家的氣候政策,以過骨為結果,以卸膊為目標,似乎相當令地球失望。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佬。從事過公共政策、科網、金融、媒體相關工作,近年轉型專注於 ESG 領域,成為全球首批特許 ESG 分析員,不時也文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