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 Fung:國土經濟強勢崛起,ESG 只是棋子?

A+A-
圖片來源:Michaela Vatcheva/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美劇 Homeland 講述的故事是反恐危機、國土安全,道出國際政治的理想與現實的落差,而現在國際資本市場也講 Homeland Economics,大概可譯作「國土經濟」。不過這個著重保護主義的新經濟模型崛起,到底是會減少國家經濟的風險,以應對市場波動、不可預測的震動和地緣政治對手的行動,抑或會弄巧反拙?

保護主義擴張,源於國際間不可解決的紛爭,有部分是意識形態之爭,有部分則是利益分配不均,反正推動者相信會產生一個更安全、更公平和更環保的世界。但「經濟學人」就發表報告,主張 Homeland Economics 有其弊端,或在很大程度上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全球化曾在 1990 年代起飛,但金融危機和一系列事件令地球看起來不再平坦(Flat),全球化也在悄悄減速。比較大的轉捩點要數英國脫歐和中美貿易戰,而近年美國又以推動降低通脹和綠色經濟為由,大規模補貼和實施政策優惠,以奪回「戰略產業」的控制權,如晶片、電動汽車和人工智能,就是西方寸步不讓的領域。

不單止美國,各國政府也正投入大量資金,以誘使企業在其國家設立或擴展業務。由西方率先提倡的 ESG 概念,就是發達國家的一記妙著,既能站在道德高地,亦能提高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成本。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 Réka Juhász、牛津大學的 Nathan Lane 和 Emily Oehlsen 以及波士頓大學的 Verónica C. Pérez 撰寫的一篇論文,就提到經過追蹤過去一段時間,發現不同國家對產業政策的干預次數,在 2021 年和 2022 年激增。相信是因為與過去相比,以前貧窮國家視產業政策為發展工具,但現在富裕國家則似乎更傾向以產業政策重新牢固自身經濟實力。

但在經濟上擺脫發展中國家也有一定代價:收入下降和效率下降。另一方面,這種以自己國家為先的本土經濟,將難以使實體經濟像以往般惠及全球,分析也指將造成數十億人的損失,長遠拖累全球經濟。

不過政治從不講求理智,因為理智的就不是政治。現實的情況是,美國正大刀闊斧利用貨幣手段和財政手段使到資本 De-risk,其金融霸主地位勢令全球最後一個泡沫「美匯」吹得更大更美好,直至再次「大得不能倒」變成「大得必須倒」。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佬。從事過公共政策、科網、金融、媒體相關工作,近年轉型專注於 ESG 領域,成為全球首批特許 ESG 分析員,不時也文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