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斯里蘭卡經歷巨變,這一次,民眾沒有吞下二十年內戰的苦果,覺醒的新世代,走出了獨裁的陰影。
抗議
|共96篇|
斯里蘭卡總統府暫成平民旅遊勝地
在斯里蘭卡總統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Gotabaya Rajapaksa)辭職並潛逃後,大批民眾湧入總統府,除了表達不滿情緒,也想親睹這位總統如何在國家陷於困境之時,盡享奢華生活。長期過著艱苦生活的人民在豪華官邸內稍事休息,並拍照記下難得又荒誕的景象。
斯里蘭卡變天,未來是喜是悲?
斯里蘭卡眾怒難平,總統拉賈帕克薩(Gotabaya Rajapaksa)原本承諾在週三辭職,豈料他在當日帶同妻子流亡馬爾代夫,據報曾任財政部長的胞弟亦已出境,意味著這個統治當地數十年的家族王朝正式落幕。首都科倫坡街頭充斥歡呼聲,慶祝「鬥爭勝利」、推翻導致民不聊生的罪魁禍首。部分人則不滿他一走了之,毋須為貪污及失職負責,還剩一堆爛攤子有待收拾。而潛在的政治真空,更令經濟危機加劇。
【斯里蘭卡破產】總統辭職,然後呢?
斯里蘭卡繼上週二宣佈破產後,週六有大批民眾包圍並湧入總統官邸。總理辦公室昨日終於確認總統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Gotabaya Rajapaksa)將辭職;總理維克勒馬辛哈(Ranil Wickremesinghe)則已於上週六在 Twitter 宣佈將會請辭,於官邸短暫苦中作樂一番後,國民馬上又要面對現實 —— 無論誰掌權,國家經濟都已崩潰,下一步該如何是好?
一帶一路難兄難弟: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
COVID-19 疫情與俄烏戰爭,為世界帶來極為嚴峻的經濟衝擊,部分發展中國家尤甚。與中共關係密切、一帶一路的堅定參與國 —— 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同樣深陷債務危機,其中斯里蘭卡更在 5 月初爆發連日大規模騷亂。學術平台「東亞論壇」就刊登編輯評論,分析是次南亞經濟危機。
【烏克蘭戰爭】堅拒屈服的陷落城市
被俄軍佔領的城市中,即使受到武力恐嚇,原有行政部門仍繼續遙距工作,市民亦勇敢走上街頭,抗議俄羅斯暴行,面對資源緊絀,堅持拒收俄方為「做騷」而給予的「人道物資」。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這些城市由上而下均拒絕就此認命。
加拿大反疫苗令的示威者,正面對網民的起底攻擊
加拿大政府強制美加跨境司機接種疫苗,惹來業界和部分民眾不滿,在 1 月初,有人組成「自由車隊」(Freedom Convoy 2022),以卡車癱瘓首都渥太華的要道,示威蔓延到多倫多、魁北克市和卡加利等主要城市,以及通往美國的大使橋。目前,除了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動用強硬的「緊急法」,該批示威者還正面對網民的起底攻擊。
表面的和平:哈薩克 10 年民怨爆發因由
本月 2 日,哈薩克石油重鎮扎瑙津有數百名居民上街抗議汽車燃油價格高企。示威浪潮迅即席捲最大城市阿拉木圖等全國範圍,據報總統府遭縱火、示威者衝入市政大樓、焚燒警車、武裝人員四出巡邏,更發生槍擊甚至爆炸,局勢惡化之快,甚至令俄羅斯在內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STO)派遣維和部隊進入哈薩克,「以實現該國局勢穩定及正常化」。反對燃油價格上漲的地方示威,何以導致國家局勢動盪?或許要從 2011 年說起。
「莫水」伊朗:一場動搖政權的環保抗議
核協議談判中斷近半年後,終在本週一於維也納重啟。但其實最近數週,伊朗正忙著應對國內史上最大規模的環保抗議。11 月 19 日,古城伊斯法罕(Isfahan)就集結了上萬示威者;一週後事件演變成衝突,示威者要面對防暴警察的武力驅散,因而血流披面及被拘捕囚禁,只不過是為了替當農民爭取灌溉莊稼用的水。
反抗泰王室:微小的行為,不滅的勇氣
泰國法院裁定,三名學生提出改革王室的訴求有「推翻君主立憲制的意圖」,違反憲法。在泰國,批評君主者可治「冒犯君主罪」。當呼籲改革王室也違憲的時候,民眾對待王室,除了尊崇,似乎再沒其他態度獲許可。不過,有部分到戲院看電影的泰國人,就以其他方式表達不滿 —— 不起立向王室致敬。
泰國富家子倒戈:一個無能的首相,有損你的精神健康
泰國去年爆發的反政府浪潮,雖因禁止集會的防疫規例而一度沉寂,但當局抗疫無能引致經濟重創及病逝者眾,令抗爭運動在最近數週捲土重來。29 歲的 Tanat Thanakitamnuay 正是在警方清場期間,遭催淚彈罐擊中右眼而永久失明。暱稱 Nat 的他,其實才倒戈不久 ——「被成為」獨眼民主鬥士之前,這位富家子是知名的保皇派。
力圖「修復」國家的青年們
動盪不安的西非之中,加納常被譽為穩定的民主國家,但當地近月亦面臨變數。年輕網民透過話題標籤 #FixTheCountry 在社交平台凝聚起來,意圖向政府施壓,改善社會和民生;運動更走出網絡,發展成上街遊行。背後未知是否「涉及外國勢力」,但無望的將來及無能的政權,肯定是兩大推手。
一首 Hip-Hop 單曲,如何鼓動古巴反政府抗爭?
熱情奔放的古巴音樂,在國際樂壇獨樹一幟。今年一群古巴音樂人創作的一首 Hip-Hop 單曲,不但取得商業成功,更鼓動了一場反政府示威,為數十年所未見。究竟歌曲盛載甚麼人民心聲,以致示威者引用歌詞做抗爭口號?
中資項目為非洲帶來金錢,也帶來示威?
近年,中國大力推動「一帶一路」計劃,矢志拓展在全球各地的影響力。其中一個策略是向各地政府提供低息貸款,又或者以國企名義直接在當地興建大型基建項目,非洲是中資機構投資熱點。有人會認為中資項目可以刺激非洲經濟發展,但四名來自荷蘭、瑞士、美國和意大利的學者在期刊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發表研究,指出中資項目所在地區往往更容易爆發示威。
以巴衝突株連克什米爾抗爭者?
5 月份的以巴衝突歷時 11 日,造成超過 240 人死亡,以色列終於與哈馬斯達成停火協議。可是,約旦河西岸依然有零星示威持續,同時世界各地都有人上街聲援巴勒斯坦的人民。2019 年,印度撤銷克什米爾特殊自治地位後,該地區也抗爭不斷。穆斯林為主的克什米爾人與巴勒斯坦人感同身受,有人發起遙遠聲援巴人,最終印度就乘機展開新一輪抓捕。
如水緬甸,無聲抗爭
緬甸軍方政變以來,已有超過 700 人死於軍政府鎮壓;抗爭者一方付出了沉重代價。雜誌「緬甸前線」(Frontier Myanmar)報道指,面對同路人死亡數字增加,抗爭者不得不考慮改變對抗軍政府的策略。
10 年後,他們迎來轉型正義第一步
受阿拉伯之春影響,敍利亞民眾在 2011 年年初組織反政府民主運動。運動最終演變成武裝衝突,內戰局面仍持續至今。根據敍利亞人權觀察站的數據,10 年來已有逾 387,000 人因此死亡,數字甚至不包括估計死於監獄酷刑的 88,000 名平民,期間投身政權機器、虐待平民甚至殺人者,一直未有得到應得懲罰。不過,皇天不負有心人,逃到德國的前情報人員最終被捕,因涉及反人類罪行,日前被當地法院判處監禁 4 年半。這宗案件,令受害者看到公義終能伸張的希望。
漆黑中,白羅斯人堅持的答案
今天的白羅斯,恍如前年的香港。曾經數十萬人上街示威,男女老幼無懼暴力,為自由與強權對抗,熱情從炎夏燒至深秋。但當隆冬來臨,溫度跌至零下,政府還加強鎮壓力度,反對派領袖不是在囚就是流亡,遠未成功的社會運動要如何繼續?
異見領袖入獄,俄國反對力量反而更強?
俄羅斯反對派領袖 Alexei Navalny 去年 8 月遭神經毒劑攻擊,被送往德國醫治。即使遭逢過生命威脅,他在康復後,仍決心回國,繼續成為政權的「眼中釘」,最終在抵埗後立即被捕,近日更因「挪用公款」罪名被判入獄。但反對派核心人物被捕,是否代表反對之聲就能禁絕?事實是愈打壓,反抗的力量愈大,由 Navalny 被捕到入獄,莫斯科的聲援行動此起彼落。示威者當中,更有為數不少是首次上街抗議。Navalny 似乎是以自身,成功啟蒙了更多人。
陶傑:在亂世,堅持獨立思考
香港的文史訓練本來就薄弱,一個長期炒股票賭馬的城市,下注「買邊個贏」、斬倉、押寶之類現實詞?,長期統攝心智。此百年未見的魔幻之局,連西方知識分子也迷糊困惑,更何況殖民地基因成長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