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的和平:哈薩克 10 年民怨爆發因由

A+A-
1 月 4 日,哈薩克最大城市阿拉木圖有群眾示威。 圖片來源:Abduaziz MADYAROV/AFP

本月 2 日,哈薩克石油重鎮扎瑙津(Zhanaozen)有數百名居民上街抗議汽車燃油價格高企。示威浪潮迅即席捲最大城市阿拉木圖等全國範圍,據報總統府遭縱火、示威者衝入市政大樓、焚燒警車、武裝人員四出巡邏,更發生槍擊甚至爆炸,局勢惡化之快,甚至令俄羅斯在內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STO)派遣維和部隊進入哈薩克,「以實現該國局勢穩定及正常化」。反對燃油價格上漲的地方示威,何以導致國家局勢動盪?或許要從 2011 年說起。

2011 年 12 月 16 至 18 日,扎瑙津有罷工石油工人遭警察開槍鎮壓。州政府官員承認事件造成 16 人死亡,64 人受傷,但罷工運動人士認為,死傷者可能高達數以百計,而槍擊事件終結了該鎮石油工人持續 6 個月的罷工行動。非政府組織哈薩克國際人權和法治局(KIBHR)負責人 Evgeny Zhovtis 表示,當年最先在廣場上發生的槍擊事件裡,「誰在廣場鬧事挑釁、誰下令武裝部隊對付手無寸鐵的人群、誰開了槍」,至今仍未得到答案。

本月 6 日,阿拉木圖受襲的市政大樓。 圖片來源:Valery SharifulinTASS via Getty Images

十年前的罷工事件,涉及石油工人不滿工資及待遇。是次同一地方的動盪局面,同樣與石油行業有關。歐亞新聞網(EurasiaNet),事件始於 2019 年 1 月開始、於今年元旦結束的液化石油氣電子交易分階段過渡政策 。該政策目標是要逐步結束對國內燃料消費者的價格補貼,步向市場決定價格,結果導致國內部分對液化石油氣需求甚高的地區,燃油成本急劇上升。扎瑙津所在的西部州份曼吉斯套州(Mangystau),液化石油氣價格數日內便從每升 60 堅戈(約 1 港元),躍升至元旦日的 120 堅戈(約 2 港元)。

本港有倡議型媒體分析,「哈薩克此次民變前提,終究是民生不振,尤其是石油工人待遇不佳」所致,若單從十年前及今天的衝突起因來看,此說似乎成立。然而,十年前扎瑙津事件一度震驚全國,當局一直遏制有關悼念活動,但平靜的表面下,仍有人記住此事。有分析便形容,十年前騷亂所帶來的不公義之感,在人們心中持續至今。

蔓延至全國各地的示威人群中,不時聽到口號「老人滾開!」(Shal ket!),民生問題背後,自有政治因素。其中,中央任命的曼吉斯套州州長 Nurlan Nogaev,本月 3 日曾到市內廣場與在場民眾交涉,但群眾高呼:「我們不需要不能解決問題的州長。滾!我們受夠了甜言蜜語。」自由歐洲電台(RFE/RL)指,部分民眾其時已呼籲「人民有權選舉自己的地方領袖」。

示威者口中的「老人」,正是 2019 年卸任後,保留國家安全會議主席職務的前總統納扎爾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其盟友托卡耶夫(Kassym-Jomart Tokayev)繼任總統後,他就在背後掌權。獲比利時政治庇護的哈薩克律師、人權及政治運動人士 Bota Jardemalie 向半島電視台表示:「全國所有人都知道,托卡耶夫只是代理人,沒有任何政治權力和影響力。口號針對的是納扎爾巴耶夫政權體系。」

自 1991 年哈薩克獨立後,納扎爾巴耶夫一直擔任總統至 2019 年;政治家族的經濟壟斷,才是造成民生問題的原因。Jardemalie 形容:「納扎爾巴耶夫的家人都被國家唾棄。他的女婿 Timur Kulibayev 壟斷一切經濟領域,特別是石油與天然氣,而大家深知,汽油價格上漲背後的原因是壟斷…… 納扎爾巴耶夫家族一直控制著石油及天然氣行業,還有其他自然資源,也很快接管了建築、銀行、電信、零售等其他行業。」

同時,哈薩克政府近年開始限制個人自由及公民權利。記者及反對派受壓或被監禁,政府抹黑批評者,訴諸任意拘留,更通過國際刑警組織追捕離開該國的人。Jardemalie 指現時的哈薩克,政治與經濟同時被納扎爾巴耶夫及其家族壟斷。

非政府組織挪威赫爾辛基委員會(Norwegian Helsinki Committee)阿拉木圖地區代表 Marius Fossum 認為:

「在充斥著腐敗、缺乏政治選擇、公民自由的國家,燃油價格只是引發大規模抗議的催化劑…… 人權組織多年來一直警告事態發展 —— 造成這場危機的部分原因,是該政權一直未充分與民眾接觸,解決他們的合理訴求。相反,政權壓制言論、和平集會自由,並一直鎮壓不同意見,終於引致像壓力煲爆破一般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