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與生俱來必要進食,絕食者選擇反生物法則,是因為在精神層面以外,他有比生存更重要的追求。那絕對不是美食當前而拒絕的禁慾主義,是反動物本能,以身體作為武器,與敵人周旋。古往今來,我們知道的絕食者,如文天祥、甘地,到近代愛爾蘭共和派的絕食運動,都是以自己的身體抵抗強權。
抗議
|共90篇|
法國示威「主菜」—— 北非香腸 Merguez
居法多年的英國作家 Gavin Mortimer 年初撰文,分享一次參與巴黎反退休改革示威的見聞,提及自己在現場的美食車買了北非香腸 merguez 來吃,形容「遠比一塊肉精緻」。美國「紐約時報」亦採訪向遊行群眾賣 merguez 三文治的攤檔,檔主坦言「我們賺得可多」。至今法國人曾為各種議題走上街頭,唯獨這款「主菜」始終如一。
垃圾圍城:由來已久的歐美工會抗爭策略
巴黎再次爆發大規模示威。由於衛生工人罷工,當地行人道已經變成垃圾倉庫,秀麗的塞納河岸暫時變成彌漫惡臭、充滿老鼠的小巷,在多座蜚聲國際的地標建築襯托下,反諷意象更為強烈。彭博社就追溯,垃圾圍城如何成為歐美工會的抗爭策略。
垃圾堆滿巴黎街道,但法國人表示支持
法國總統馬克龍提出退休金年齡改革,引發當地清潔工人罷工抗議。事件持續超過半個月,街頭垃圾堆積如山,旅遊勝地「光之城」巴黎瀰漫著一股臭味,但大多數巴黎人都不介意,有旅客甚至表示支持。
面對群起的伊朗人,解散道德警察有用嗎
伊朗總檢察長蒙塔澤里(Mohammad Jafar Montazeri)本月 4 日表示,負責執行國內伊斯蘭服飾規範的道德警察「已被設置的部門廢除」。伊朗的「頭巾革命」,正是由庫爾德族女子阿米尼涉嫌不遵守戴頭巾規定,被道德警察拘留期間死亡引發。目前相關消息未仍未獲道德警察所屬的內政部確認,但所謂的「見好就收」,似乎並非當地示威者想要的結果。
伊朗另類抗爭:當街扯掉伊斯蘭教士頭巾
伊朗反政府「頭巾示威」持續不斷,除了有女性燒頭巾抗議,另一種更激進的抗爭形式已經誕生 —— 當街扯掉什葉派教士的頭巾。這類行動直接挑戰伊斯蘭共和體制的權威,襲擊片段在網上瘋傳,叫伊朗教士出街提心吊膽。
伊朗國家隊不唱國歌,究竟有多勇敢?
今年 9 月,22 歲伊朗女子阿米尼因未有戴好頭巾,被道德警察拘留後死亡,觸發大規模示威,安全部隊持續鎮壓抗議,大舉拘捕及殺害抗議者。在此動蕩時期,伊朗男子足球國家隊出發到卡塔爾參加世界盃,所有目光都集中在球員取態上。結果,球員在明知會遭受清算的情況下,首仗迎戰英格蘭時拒唱國歌,以支持國內人民。
死刑威脅下,伊朗示威升級:罷工、罷市、罷課
伊朗女子阿米尼涉嫌違反頭巾規定而死於警局,在當地所引發的反政府示威持續至今兩個月。根據多個人權組織,當局為殺雞儆猴而拘捕超過 15,000 人,另有 300 人在示威期間被殺,其中包括途人,甚至逾 50 名未成年人士。但伊朗人未有退縮,反而把行動升級 —— 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戶罷市。
為何氣候分子要針對藝術品?
近年,氣候社運人士針對藝術品的示威行動成為趨勢;關注氣候問題值得肯定,但覷準藝術品的原因,或者令人費解。
Moyashi:生活就像潑出去的番茄湯
氣候危機的確是全人類的問題,但對許多人來說是太遙遠了。連自己的生活和生存都無法確保的人,哪來心力思考百年後的人類文明續存?面對「藝術品還是氣候更重要」的質問,答案可能是那一罐番茄湯更重要也說不定。
Baraye —— 伊朗示威者的「國歌」
伊朗唱作人 Shervin Hajipour 日前發表新作「因為」(Baraye),以簡單的文字,唱出政府腐敗、審查制度、性別歧視、環境惡化等問題,呼應抗爭者長久的鬱悶、傷痛、憤怒和訴求。沒幾過天,Hajipour 就被拘捕 —— 「因為」旋即廣受歡迎,被奉為示威浪潮的非官方國歌。
伊朗要星鏈有用嗎?
反頭巾觸發的伊朗示威活動未見緩和跡象,截至本週一,伊朗政府已累計拘捕超過 1,200 人,但全國多個城市仍有人上街示威。在美國,拜登政府上週以「支持伊朗人信息自由流動」為由,放寬對伊朗互聯網服務的制裁,SpaceX 創辦人馬斯克則宣佈申請衛星互聯網服務星鏈(Starlink)在伊朗營運的許可;伊朗的星鏈衛星寬頻服務現已啟動。不過外界觀察認為,星鏈在伊朗的作用未必理想。
伊朗人求變,成敗在於下任最高領袖?
從反頭巾到反政府,伊朗示威浪潮持續超過 10 天,歐洲多地亦發起抗議聲援,高呼推翻獨裁等口號。在這危急存亡之際,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健康問題更受關注,尤其是他月初「神隱」兩週後傳出病重消息,令外界揣測其子 Mojtaba 或總統萊希隨時有可能接任此職,主宰國家未來數十年走向。但這個關鍵人選,最終或由革命衛隊決定。
薪水不及最低工資:英國刑事大律師工潮
近日,愛丁堡清潔工人進行大罷工,企圖以垃圾圍城的景象向僱主施壓,卻有港人移民主動執垃圾,事件引起網民熱烈討論。在大通脹的年代,英國罷工浪潮又豈止愛丁堡清潔工。過去半年,由大學職員到鐵路工人和巴士司機都相繼罷工,而英格蘭和威爾斯的刑事大律師也勢將加入罷工運動,事關他們的起薪點甚至可以低於最低工資。
陶傑:真正獨立的曙光
2022 年,斯里蘭卡經歷巨變,這一次,民眾沒有吞下二十年內戰的苦果,覺醒的新世代,走出了獨裁的陰影。
斯里蘭卡總統府暫成平民旅遊勝地
在斯里蘭卡總統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Gotabaya Rajapaksa)辭職並潛逃後,大批民眾湧入總統府,除了表達不滿情緒,也想親睹這位總統如何在國家陷於困境之時,盡享奢華生活。長期過著艱苦生活的人民在豪華官邸內稍事休息,並拍照記下難得又荒誕的景象。
斯里蘭卡變天,未來是喜是悲?
斯里蘭卡眾怒難平,總統拉賈帕克薩(Gotabaya Rajapaksa)原本承諾在週三辭職,豈料他在當日帶同妻子流亡馬爾代夫,據報曾任財政部長的胞弟亦已出境,意味著這個統治當地數十年的家族王朝正式落幕。首都科倫坡街頭充斥歡呼聲,慶祝「鬥爭勝利」、推翻導致民不聊生的罪魁禍首。部分人則不滿他一走了之,毋須為貪污及失職負責,還剩一堆爛攤子有待收拾。而潛在的政治真空,更令經濟危機加劇。
【斯里蘭卡破產】總統辭職,然後呢?
斯里蘭卡繼上週二宣佈破產後,週六有大批民眾包圍並湧入總統官邸。總理辦公室昨日終於確認總統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Gotabaya Rajapaksa)將辭職;總理維克勒馬辛哈(Ranil Wickremesinghe)則已於上週六在 Twitter 宣佈將會請辭,於官邸短暫苦中作樂一番後,國民馬上又要面對現實 —— 無論誰掌權,國家經濟都已崩潰,下一步該如何是好?
一帶一路難兄難弟: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
COVID-19 疫情與俄烏戰爭,為世界帶來極為嚴峻的經濟衝擊,部分發展中國家尤甚。與中共關係密切、一帶一路的堅定參與國 —— 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同樣深陷債務危機,其中斯里蘭卡更在 5 月初爆發連日大規模騷亂。學術平台「東亞論壇」就刊登編輯評論,分析是次南亞經濟危機。
【烏克蘭戰爭】堅拒屈服的陷落城市
被俄軍佔領的城市中,即使受到武力恐嚇,原有行政部門仍繼續遙距工作,市民亦勇敢走上街頭,抗議俄羅斯暴行,面對資源緊絀,堅持拒收俄方為「做騷」而給予的「人道物資」。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這些城市由上而下均拒絕就此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