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舉行的英國電影及電視學院獎(BAFTA),英國廣播公司(BBC)的 In My Skin 打贏熱門的 Vigil 和 Unforgotten 成最佳劇集,同時劇集主腦兼編劇 Kayleigh Llewellyn 更奪得最佳編劇。由滄海遺珠變成黑馬大勝,這是成長於威爾斯的 Kayleigh 個人經歷,都說創作人第一個作品,往往是由自己的故事開始。
校園
|共7篇|
謎樣女友 X:刻劃未有手機之前青少年生活的隱性懷舊作品
雖然這傢伙沒說出來,但他創作的應該是一個隱性的懷舊作品,想將大家已逝去的 8、90 年代青春回憶記錄下來。
向公眾開放大學校園,為何是世界潮流?
如今香港的大學校園都嚴格管制人流,接連有大學規定師生出入使用入閘機,昔日開放作風不再。環顧全球,很多大學反而傾向開放校園,把大學設施融入城市之中,模糊校園與城市分界,鼓勵師生與公民社會互動,背後關乎大學使命的根本。
吳蚊蚊:台灣上學記
不過原來在台灣上學要點名計分,功課也很多。每星期有工作紙,然後期中期末兩次大報告,跟我在中大胡混、走堂打麻雀吃下午茶的日子差很遠啊。那時隨便考一次試就好了,多是在新亞書院吃炸雞脾。
不論宗教 —— 印尼校園強迫女學生戴頭巾
印尼的國家格言「異中求同」(Bhinneka Tunggal Ika),反映了她多元的一面 —— 號稱「千島之國」的印尼,以爪哇人、伊斯蘭教為主要人口及宗教,另外還有數百個種族與宗教團體。不過近年有報告指,印尼的宗教少數群體正面臨歧視。卡塔爾半島電視台報道指,當地有女學生在校受壓,被迫穿上伊斯蘭教服飾。
扭曲的韓國體壇:金牌至上,暴力有理
日前韓國女排一對選手姊妹被揭曾為校園暴力加害者,被無限期剝奪國家代表資格。雖然當局雷厲風行,但外界難免想起近年南韓多宗體壇霸凌、體罰、性侵的事件。有調查更發現,學生選手對教練及前輩唯命是從,即使遭受暴力亦未敢發聲,甚至被灌輸「不被打不成材」、「愛你才會打你」等扭曲觀念,為了奪金而啞忍一切,部分受害者甚至仍在就讀小學。
尼加拉瓜大學攻防戰
香港爆發連場大學校園保衛戰,不少人聯想到南韓延世大學的抗暴史,聲言攻打學術機構在史上絕無僅有,但事實並非如此,只是多數案例發生在第三世界國家,譬如中美洲的尼加拉瓜。當地學生去年以大學為抗爭根據地,要求總統下台,校園最終遭蒙面的政府武裝血洗,多人受傷,最少 2 名學生中彈身亡。事發一年後,仍沒有政府官員為此負責,更沒有獨立調查交代慘劇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