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蚊蚊:台灣上學記

A+A-

算算日子,來台灣快一年了。去年中秋跟朋友烤肉的雞翼彷彿還冒著煙,聞得到香氣四溢。尤其到了大時大節,有個對比,就覺時日更快。

我今次是來台灣唸書的,唸興趣。小時候修藝術,家人甚是反對,苦苦相迫,所以即使努力維持頭幾名的成績,最後還是放棄了。長大後忙上班,忙人事,忙維生忙戀愛,兜兜轉轉也算找到理想的工作與事業,不過心中仍有個結未完成。

19 年末開始全球疫情,誰也沒有想到爾後出國變得幾近不可能,各國返回遠古時代,各自圍城的狀態。對飛來飛去的現代人來說,相當不習慣。旅遊業首當其衝,工作自然是少了很多。我想著,就趁這個難得的空隙與悠長假期,去讀自己想讀的東西。在香港當然還有很多可以做的事,只是香港人在過去兩年也實在經歷太多。就想,不如到另一個地方稍息,轉換一下心情,冷靜一下頭腦。

自 13 年在台出版「旅活」一書後,便常兩邊來回工作,都是那一句,飛來飛去就好了,所以一直沒有長住的打算。今次來唸書,已連續住了一年,是我待在台灣最長的時間了。

去年 9 月的香港機場冷冷清清、沒幾個人,與今日大不一樣。當時要檢查機票護照才可入內,幸好那時職員見人不多,准許家人來送別。我很想在上機前再吃碗雲吞麵,這是在香港機場必做的事;下機也一樣,先填飽肚子再回家。但怕染病,便作罷。

開學之前,要先完成隔離程序。有讀者笑我常要被隔離,也是真的。去年 3 月在尼泊爾拍一個旅遊節目,回港後自行隔離 14 天(其時政府沒有強制,很多外地回港學生也是四處亂跑)。我和劇組算是自律,保護別人保護自己。還好找到一間在油麻地的公寓式酒店,有個小客廳,廚房、睡房自成一格,有一點家的感覺,而不是火柴盒般的小房間,比較愉快一些。

台灣的處理是怎樣呢?一抵埗下飛機,已有工作人員確認電話和通行證一類資料,順利過關後便乘坐抗疫計程車。一踏出大門,就有三個司機向我全身全臉和行李箱狂噴消毒藥水,登記好方可上車。

雖然住在小一點的抗疫旅館,但是服務比想像中好太多,竟然可以打政府熱線叫外食、倒垃圾、洗衣服(如果是自訂外食,還有補助可以申請)。第二天早上,里長親自來送防疫包,裡面有漂白水、抹布和各式台灣杯麵罐頭,包括很搶手的花雕醉雞麵。然後每日早上九點,里長會準時打來,用手機定位看我在不在旅館,如果沒有接聽,警察便會立刻上門捉人。有次我剛好在刷牙沒注意到,里長打了幾次都沒接,看到後趕快回撥。里長說還好我來得及,因為警察差點就衝上來了。

不過人力也是有限的,要靠大家自律。好些歹人在接完電話後,便把手機放在原位,然後跑出去吃火鍋逛商場,四處播毒。但整體來說,台灣防疫在 5 月之前確實做得很好,大家可以如常上學,如常購物,如常旅遊。

經過和里長 14 日的談話後,第 15 天早上沒有人打給我,竟瘋狂地有一點莫名其妙的小失落。

開學的日子很是期待,買了新書包,各種文具畫具和顏料。不過原來在台灣上學要點名計分,功課也很多。每星期有工作紙,然後期中期末兩次大報告,跟我在中大胡混、走堂打麻雀吃下午茶的日子差很遠啊。那時隨便考一次試就好了,多是在新亞書院吃炸雞脾。跟香港來的朋友說起,大家都吶喊,實在很多功課。

我唸的是國立大學,藝術系的香港同學不多,雖然跟台灣同學們年齡有差距,但相處愉快。我也很喜歡他們的直率,沒有老一輩台灣人習慣說話繞圈子的委婉,滿輕鬆的。我報讀了一個有關攝影的選修課,報告的時候用了不少香港的照片,舊的新的到近這兩年的都有,大家都看得很開心。

唸藝術的年輕同學們也很大膽,有被驚訝到。其中一個報告主題,有女同學拍攝自己的背部裸照,還有和男友的親密動作,非常唯美。只是在我讀書的年代,實在是難以想像這樣的事情。畢竟時代不同了,他們是將來要當藝術家的人。

我多坐捷運上學,有時也坐巴士。那時的租屋處只是小小一間套房,勉強才可分開梳化和睡床,廚房就在旁邊。為免一屋油煙,就很少煮食。台灣的東西便宜又好吃,學校附近就有不少學生食堂和咖啡店,也跟夜市很近,如果不太累,我會走一段路去夜市,買地瓜球、鐵板燒、臭豆腐再回家,或者到租屋處附近的小店,買 80 台幣的滷腿肉飯、牛肉麵、火雞肉飯或三餸便當。最厲害的是我學會了如何斟外賣的湯頭。通常在台灣買熱湯,他們會放在一個塑膠袋用尼龍繩綁緊(泰國夜市也是這樣),回家解開再倒進碗裡。不要小看這個,熱滾滾的湯和湯渣裝在一個四方形的透明袋中,要有技巧的慢慢倒,才不會四處濺溢或燙到手。熟能生巧,現在無論甚麼湯都難不到我,不管裡面有多少雞肉、排骨或貢丸,湯和料都能完美落地,安然在碗裡。

日復日的平淡生活,就少了從前旅居的閒情逸致,那時到處踩單車遊玩,北中南的分享會,認識很多台灣朋友,總之甚麼都是新鮮,連追音樂垃圾車也覺得好玩。不過到自己一個住了下來,才發現這是個苦差,有時遲了一點回家,車就走了,或是在奔跑途中垃圾袋破裂湯汁四溢,都很令人沮喪。又發覺原來這裡的交通很危險,沒牌照的電動車、不戴頭盔的老人、綠燈突然右轉的巴士、在路邊違停又突然開門的汽車…… 見過有騎士被車門撞倒直摔馬路後,我就沒有再騎單車,改為坐交通工具。

又或者遇上麻煩的壞鄰居,都要自行處理。

好的事情是,看了新聞心情壞的時候可以畫畫,少了失眠;實在地去生活,也少了許多悲傷,每日的訓練,讓人變得堅強。

今年的中秋,我訂了在台港人手造的冰皮月餅送給台灣朋友(台灣沒有冰皮月餅);然後訂台灣的蛋黃酥寄給香港的親友(信我,真的超好吃。放進烤箱加熱 30 秒更佳,推薦台中的不二家,都要用搶的)。

也寫了很多封信,為遠方的朋友加油打氣,說說旅行,說說書,說說閒話。讓他們知道,無論在哪裡,都有人在記掛著。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真的是這樣嗎?很想念家裡的貓咪、魚肉燒賣、牛雜河粉和花生醬格仔餅。

(點解香港有台灣牛肉麵,台灣無香港牛雜河?)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旅行打雜寫作人,一舊雲旅行者雜貨店店主,輕背包文化旅行體驗公司創辦人之一。現旅居台灣。 曾任雜誌編輯及電視主播記者。 2011 年辭職脫離辦公室,開始浮遊旅居生活,投入自由文字工作。 著有台灣出版,記錄西藏尼泊爾印度215天陸路見聞《旅活》, 以及合著《良業遊民》。 曾主持香港電台 <城市遊棄>,<自遊香港>, 以及ViuTV <404不存在的國落>,<返鄉下>等旅遊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