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喜兒:In My Skin —— 笑著面對苦澀

A+A-
劇集 In my skin 劇照。

剛舉行的英國電影及電視學院獎(BAFTA),英國廣播公司(BBC)的 In My Skin 打贏熱門的 VigilUnforgotten 成最佳劇集,同時劇集主腦兼編劇 Kayleigh Llewellyn 更奪得最佳編劇。由滄海遺珠變成黑馬大勝,這是成長於威爾斯的 Kayleigh 個人經歷,都說創作人第一個作品,往往是由自己的故事開始。

原本打算做演員的 Kayleigh,慢慢發覺原來喜歡的是文字,吸引她的是能讓演員發亮的劇本。於是她一邊做兼職一邊寫劇本,2012 年與朋友合寫的一個劇本得到 BAFTA Rocliffe New Writing comedy award 而成功入行,寫電視劇本,曾參與劇集 Stella 和 Casualty。2017 年,她把個人的成長經歷寫成 In My Skin 然後電郵給不同監製,結果獲得 Nery Evans 垂青,由 BBC Wales 的短片,變成 BBC 劇集。

故事主角 Bethan 在校園裡,與兩名死黨過著一般高中生的生活,跟老師「鬥咀」,同學互相恥笑無聊事,少不得男女生之間友情愛情的衝擊。可是回到家裡,Bethan 像活在困獸鬥,媽媽患有躁狂抑鬱症,爸爸是個酒鬼,她要照顧媽媽,同時要應付酒鬼的惡行。在家庭與校園,Bethan 活像兩個人,她把家事向全世界隱藏,甚至在同學面前裝作自己來自一個中產家庭。In My Skin 既是典型的「coming of age」成長故事,年青人面對成長,尋找自我的迷惘。成年人回看,或會想起原來自己是怎樣走過來,那些中學生無聊惡作劇總會令你回想到青春歲月,即使那發生在地球另一端。當然,看到學生跟老師連場「鬥咀」,我們看到的就是文化差異,是香港課室裡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不過 In My Skin 更多了一份寫實,而且是沉重的。校園生活像無憂無慮,回到家裡卻是瘋狂與吵鬧。Bethan 對同學老師的隱瞞可說是逃避現實,其實更是不懂處理。Kayleigh 在訪問中這樣解釋:

You love the person, but you also feel ashamed of them, because you’re a teenager and you don’t know any better.

青少年的自我形象,害怕被看小、害怕被欺凌,所以我們看到她大話連篇,不會討厭她,而是憐憫她。

雖然題材是很沉重,但卻充滿幽默,comic relief 不只是戲劇的處理手法,也是我們面對現實生活的態度,如 Kayleigh 所說:

Mostly because I think that is life. And it comes naturally to me. Like lots of people who’ve been marginalised or have something to hide, you deflect with comedy. I’ve done that my whole life.

苦澀、抵死、沉重、歡笑、真摯、感人,以精練、點到即止的手法呈現,每集半小時,兩季加起來也只是 10 集。Kayleigh 在 BAFTA 得獎時說,這齣劇只用 5 星期寫、5 星期拍,而預算更只是 500 鎊左右。劇集在卡迪夫(Cardiff)拍攝,主要場景是學校和家,還有那些街道、公園、商店,Kayleigh 希望呈現一個真實的威爾斯城市,貧窮、落泊。Bethan 喜歡寫作,也有天分,在老師的幫助和母親的鼓勵下,出走倫敦到 Goldsmiths 讀創意寫作。結尾最後一個鏡頭,Bethan 在老師送的筆記簿上開始寫自己的故事,「I am so proud of myself」,然後對著鏡頭微笑。出人頭地的也就是 Kayleigh Llewellyn,有自己的作品,更有份參與大熱劇集 Killing Eve 第四季的編劇工作。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