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即無政府主義?

A+A-
圖片來源:Zhong Zhi/Getty Images

既然這片土地從沒真實存在高舉人主體性的思潮,那我可以自己製造給自己,躺平就是我的智者運動,只有躺平,人才是萬物的尺度。

平地一聲雷,中國百度貼吧一篇名為「躺平即是正義」的文章,引發「躺平」熱議。美國人類學家 James C. Scott 的著作「人類學家的無政府主義觀察」,以碎片形式記述多項觀察,部分內容或許解釋了「躺平主義」出現的原因。

「無政府主義觀察」全書共 29 個碎片。作者在前言提及,這些「碎片」並非拼圖,讀者不要期望可以由此拼砌出完整的無政府主義論證。儘管作者如此強調,讀者讀完全書後,或者能整理出一些脈絡。

「人類學家的無政府主義觀察」書封。

官方秩序,取代了看似無序卻行之有效的鄉土智慧和標準。隨著國家茁壯發展,以提升效率為前提的標準化規範蘊藏著監控,整齊背後是一片混亂,憤怒、沮喪的工人無法適應流水式、緊密,只顧追求「效率」的工作節奏,暗中以行動抗拒不合人性的生產速度。

不同人對「躺平」、如何「躺平」有不同見解。有中國年輕人就希望通過「躺平」,「讓企業家少賺點錢,我多存點錢」,與「無政府主義觀察」中作者舉的一例相似。美國南北戰爭第二年,1862 年的秋天,大批原本屬於南方陣營的士兵逃離戰場,並極度抗拒再度入伍。南方當時流傳的口號是:「富人的戰場,窮人上戰場。」作者更認為,士兵、青年逃避徵召,是對政權受歡迎程度的一種投票方式。

作者批評,現代國家建立後,即以編戶齊民方式,追求人口均質化。而公立教學系統以及大規模工業生產,都是同一時期的產物,旨在訓練標準化的人。這一點,與「躺平即是正義」一文提及「既然這片土地從沒真實存在高舉人主體性的思潮」有相近之處 —— 個人自主不受重視。

中國「躺平主義」的思潮下,減少消費、只維持最低生存標準,藉此抗拒被剝削,或者是讓個人成為「萬物的尺度」的手段,不過在手法上,與「無政府主義觀察」列舉的例子有所不同 —— 沒有觸犯法律或破壞規定。作者過去在其他著作中經常使用「抗爭的日常形式」(Everyday Forms of Resistance),描述諸如拖延、偷竊、遺棄物資、縱火、破壞、逃跑等行為,藉這些「弱者的武器」,向外界宣示「他們的訴求無法得到既有體制的回應」。

提倡「躺平即是正義」,或許處於作者在碎片十四中指出的「機構性人格」(institutional personality)與「抗爭的日常形式」之間。碎片十四中,作者為親戚尋找護理機構,護理之家的老人在工作人員面前大讚護理院服務好,工作人員走開後卻大罵服務惡劣。公開講述「躺平」,也許已擺脫了乖乖就範、委曲求全,最多私下抱怨的「機構性人格」。然而,「躺平」本質並非訴諸「抗爭的日常形式」,未必能與書中的「不服從」行動比照,更遑論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