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理性的決定與非理性的決定

A+A-
俄羅斯總統普京、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和俄羅斯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瓦列里.格拉西莫夫,在遠東濱海邊疆區的謝爾蓋耶夫斯基訓練場,監督軍事演習。 圖片來源:路透社

烏俄戰爭打了半年,在歐美各國的支持下,烏克蘭似乎處於反勝之勢。俄羅斯終於要開始全國動員征兵,也傳說普京要動用核武。有人說射核彈只會是恐嚇手段,因為大家都知道核彈這種東西,只要一發射出來,就會是一發不可收拾。雖然遠在開戰以前,許多人同樣說軍隊只是恐嚇手段,不會真的開打。

理性的人不會射核彈,理性的人不會開戰,戰爭會導致股市下跌,也會阻礙出入口運輸,增加生產和營運成本。大家相信人會作出理性的決定,主要因為相信賺錢是人類的天性。沒有人會跟錢作對,如果有,那個人就是不理性。

於是說穿了,所謂的「理性決定」其實是「資本決定」,而「理性」也是「資本市場的理性」。資本經濟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在資本經濟為主流的世界中,這是難以避免。人類始終會以日常生活產生的運行框架去理解事物,超越自身的語境去想像世界是無比困難。

資本市場並非理所當然,否則,Google 就不會被拒於中國大陸的門外;阿富汗和伊朗等的伊斯蘭保守國家,也不會以古老宗教法律治國為己任。對於極權國家而言,他們有屬於自己的「理性」,一套不以資本增值為最終目標的「理性邏輯」。那可能是建立只屬於伊斯蘭世界,也可能純粹是保全自己在國內的權力。如果有資本市場,那只不過是達成自己目的之手段,正如改革開放,也不是真正擁抱市場經濟。

戰後左翼理論一直強調要超越資本經濟的生活,激進的會主張徹底打倒企業,進入共產的世界;溫和的會嘗試尋找資本生產和消費的生活形式,例如用手工製作物品,而不在超市購買、支持直接人際交流,而不依賴既有平台。然而,真正做到超越資本市場的卻是極權國家,左翼們朝思暮想的「超越資本經濟的生活」,獨裁者一直都在親身實踐。想像永遠是美好的,實踐通常都是另一回事。

資本市場的世界也許十分冷酷,但透過民主制度及適當的福利政策,進行財產再分配,社會就能慢慢改善。起碼你知道大家想要的只是錢,錢是達到所有目的之道路,最終基準都是一樣。如果徹底脫離資本經濟,資本理性也變得不管用,正如你無法理解普京在想甚麼,又會下怎樣的決定?當然維尼也是同樣的道理。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