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

|共62篇|

當香港與海洋帝國相遇:葡佔屯門

眾所周知,在 1841 年到 1997 年期間,香港是英國殖民地。而一海之隔的澳門,殖民歷史更長,自 1553 年就成為葡萄牙的租界,是向遠東地區拓展商貿網絡的重要據點。其實在葡萄牙佔領澳門之前,曾經與香港相遇,並短暫佔領今天大嶼山、青山灣、葵涌一帶,建立「葡佔屯門」。

未竟的民主路:厄立特里亞獨立30年

今年 5 月,厄立特里亞迎來了獨立 30 周年。厄立特里亞被喻為「非洲北韓」,是世界最封閉的國家,政府血腥鎮壓異見聲音,人民連電話卡和護照也難以取得。有當年的革命義士就在英國廣播公司(BBC)自白,回首當初的革命熱情,也講述厄立特里亞未竟的民主路。

中國越境殖民不丹,大興土木建村駐兵

中印兩國去年爆發邊境衝突,令兩國關係再成國際焦點。「外交政策」雜誌卻獨家報道指,夾在中印之間的不丹受牽連,中國疑似為穩佔軍事優勢,秘密越境有主權爭議的地區,殖民位於深山的不丹宗教聖地,大肆興建藏人新村、鋪設道路網、建立多個軍事哨站。殖民計劃持續數年,竟不為國際社會所察覺,而不丹亦未見提出抗議。

香港開埠記(下):一場奠定港島面貌的瘧疾瘟疫

瘧疾如今幾近在香港絕跡,但這種由瘧蚊傳播的熱帶疾病,開埠兩年後曾經蹂躪全港,疫症名為「香港熱」。有歷史學研究就指出,這場瘟疫帶來的集體創傷,至今還烙印在這座 180 年歷史的城市,不但催生了半山區,還從此決定了今日西環至中環、金鐘至灣仔等各區面貌。

香港開埠記(上):甫誕生便險夭折的殖民地

180 年前香港開埠,是那個小漁村變國際大都會的故事開端,但歷史從來沒有必然。香港既非英國當初的殖民目標,官員亦經常質疑香港的價值,甚至有說客以輿論攻勢,遊說倫敦「棄港保平安」。*CUP 就取得兩份 1840 年代倫敦舊刊物,當中有關香港的珍貴報道,將透露英國對港立場如何改變,令這個遠東殖民地差點夭折。

西方文明積極滲透,催生亞洲民族主義?

近年,對於殖民歷史到底孰好孰壞,社會各界吵得臉紅耳赤,尤其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人士,每每想起「國恥」、「洋奴」、「殖民地半殖民地」,即恨得牙癢癢。不過,澎湃的民族主義,似乎要拜昔日的殖民主所賜。雜誌「外交家」特約編輯、地緣政治學學者 Francis P. Sempa,就撰文介紹有「圍堵政策教父」之稱的美國地緣政治學家 Nicholas Spykman 於 1926 年發表的文章,解釋殖民主義如何在亞洲各地催生本土思潮和民族主義。

西藏「滅貧」妙法:抓捕人口

中國近年一直炫耀自己的扶貧成果,習近平在 12 月時更發表講話,宣稱全中國都已經成功脫貧,正式邁入小康社會,包括西藏。可是中國多年來被指打壓西藏人權,不少藏族人被迫流亡海外,外界難以理解中國在西藏所搞的「扶貧政策」是否有其他意圖。有藏族學者就於今年 1 月在「外交家」雜誌撰文,向外界剖析西藏的「滅貧」真相。

由爭取獨立到爭取「一國一制」:波多黎各的故事

今年 11 月 3 日,美國轄下的自由邦波多黎各舉行公投,為當地前途表態。最終 52.3% 選民,即約 59 萬人,贊成波多黎各成為美國的第 51 州,可是投票沒有憲法效力,主動權依然在美國國會。在上世紀前半葉,波多黎各曾經歷一場場浩瀚的反殖獨立運動,但不過數十年,獨立聲音不單已經衰落,爭取成為美國州份的聲音更加成為了主流。

當殖民者結黨:南非國民黨與種族隔離政策

15 世紀末起,歐洲的殖民者入侵世界各地,並在新發現的土地定居。這種定居殖民主義為殖民地留下很多複雜的政治問題。其中南非在 1934 年獨立後,一直陷入長期的種族衝突之中,二戰後更實施長達近 50 年的種族隔離政策。這段不光彩的種族隔離史,其中一個起點就是南非白人成立國民黨推動阿非利卡民族主義(Afrikaner nationalism)。

新疆,漢人天堂背後

今天的新疆,維吾爾族與漢族人口分別約有 1,000 萬及 900 萬。回顧 1953 年,漢族僅佔新疆 487 萬人口的 6%,而維吾爾族則佔 75%。漢族移民多年來都是新疆最大人口增長來源,到底這個大西北地方有甚麼吸引?科羅拉多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Darren Byler 曾到烏魯木齊訪問漢人移民,揭示在原居地只是低收入農村人口的他們,到新疆後如何獲得多數維吾爾所沒有的優勢。

後武肺非洲排華浪潮,由贊比亞開始?

武漢肺炎席捲全球,無疑大大打擊中國的國際形象,除了令中美衝突惡化,也在東南亞諸國滋長反中情緒,同時,廣州驅逐黑人事件,又令非洲多國不滿。而在非洲贊比亞,5 月 24 日,有 3 名中國人遇害,事後還被燒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就認為,事件是區內種族衝突升溫的兆頭。

改變時代的植物 —— 奎寧樹

較早前,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能否作為預防或治療武漢肺炎的藥物,成為世界各地傳染病研究的焦點;有專家便表明,未有證據顯示羥氯喹可安全而有效地治療武肺。回顧過去,羥氯喹一直是抗瘧疾的重要藥品,乃按奎寧樹(Cinchona)裡的化合物、同樣具抗瘧疾功效的奎寧(Quinine)開發而成。有歷史學家便將奎寧樹,稱為大英帝國「帝國主義工具」之一,是 19 世紀的珍貴資源。

近代史最長的革命:達戈霍伊起義  

要爭取自由,或不是一、兩代人做到的事,而且可能要付出很沉重的代價;要反抗異族統治,就更慘烈。我們經常聽到一些成功的例子,例如美國獨立革命、中國辛亥革命,以及不流一滴血的捷克天鵝絨革命。可是,歷史長河之中也有失敗例子,菲律賓在 1744 到 1829 年間,經歷了亞洲,甚至世界近代史上,最長的一場革命,歷時 85 年,花盡數代人的一生。

植樹的政治

氣候變化日益加劇生態危機,應對方式依國而別,其中植樹可能是最常見的做法:聯合國著手在亞非籌劃 50 萬公頃城市森林;非洲多國聯手種建 8,000 公里「綠牆」;巴基斯坦「樹海」計劃承諾 5 年內種 100 億棵樹,印度則是 2017 年一次造林活動半日內就植下 6,600 萬棵;緬甸用無人機植林;中國聲稱造林計劃「綠色長城」40 年內植樹量超過 660 億;等等。植林可能普遍,但並非毫無爭議。不少論者指出,此類環保政策有時成效有限,有時更具政治目的。

為何有些美國人不慶祝感恩節?

很多美國人認為感恩節是一個溫馨的節日,可與朋友及家人一同吃火雞大餐,歡度假日時光。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假期是在慶祝征服美洲原住民,所以謝絕慶祝。節日本身具有爭議,除了因為有關感恩節的種族清洗歷史一直被洗白,對於何時才是感恩節也眾說紛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