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灰:行伍逸事(1)專訪彭亦威先生 —— 原來喺香港可以當兵

A+A-
沙展彭在軍營留影。

自九七主權移交以來,港府視一切殖民地歷史為政治禁忌。有關殖民地時代的軍事研究一直留有空白,華籍英軍對香港的貢獻亦隨時日逐漸散失。

沙展彭當年在槍房留影。

縱觀現有關於香港華籍英軍的著作,水準雖高,但大多都著眼二戰期間的抗日歷史,或單純以歷史紀錄角度,講述各個華人軍團發展演變,並非以軍人及軍隊文化為本位。偶有報章報道個別華籍英兵故事,但報紙篇幅有限,只能輕描淡寫,而且香港報社大多帶有政治立場,未能客觀講述貢獻。

執筆之時,香港已脫離英國管治超過兩個年代。事過境遷,保留這段殖民地從軍歷史的重任落在香港人身上。雖然香港軍事服務團及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在政權移交前解散,但退役的士兵依然屬於現今香港社會的一部分,他們的軍旅經驗和智慧,就此埋沒在去殖化的急流之中。

筆者早在寫網上專欄之前,就有一個卑微心願,希望能建立一個華籍英軍的網上資料館,或寫一本有關軍隊的人類學誌,同時以口述故事為殖民地軍事史作補充。

「行伍逸事」系列因此而生,目的是透過與退伍士兵的對談訪問,發掘並記錄殖民地時代,港人的從軍經歷,將歷史立體又認真地呈現在港人眼前。雖然網站仍然在準備階段,筆者預先將部分內容輯錄在此與讀者分享,希望藉此能得到各方有心人士支援、提點指教。

「行伍逸事」的第一個專訪人物為前香港軍事服務團上士彭亦威先生。

彭亦威,人稱沙展彭。1975 年正式入伍,79 年被派到婆羅乃(現稱汶萊),後來成為軍團警察(Regimental Police)。從軍 20 年,表現受到上級肯定。在他本人千萬個不願之下,於 94 年獲晉升為沙展,翌年跟隨駐港英軍步伐退役。

沙展彭在接受軍團警察訓練時,受到教官高度肯定。

談及從軍得著,沙展彭指出軍隊是一個令他學識「自律」的地方。

「當年有個同學介紹,我話乜原來喺香港可以當兵?原來逢星期五去。當年要考兩日。佢哋見我高大,就收咗我。」

「當過兵嘅人,自己識照顧自己。我當兵幾十年,從來冇一日遲過到。」

「件衫拎去兵房洗完,你覺得人地熨得唔直,你就自己熨過。」

要講沙展彭軍旅生涯中最大的得著,就是學習到軍隊的管理文化。雖然軍隊注重制度,但同樣有非常人性化的一面。

「有日,有個女人過來兵房話要搵長官,話係同袍甲嘅家屬。我當時係一個 Corporal(中士),就帶佢見 Sergeant Major(總士官長)。原來同袍甲個老婆話佢幾個禮拜走咗去賭錢賭到唔返屋企。Sergeant Major 一查,問個女人屋企有幾多個細路,個女人話一二三(即有三個子女)。好!Sergeant Major 話,從今日起,呢個人出糧,有八成出去個女人嘅戶口,甲拎返自己嗰兩成。」

雖然沙展彭笑言自己只有初中程度,但在軍隊表現依然優秀。

「當年升一柴,原本唔係升我。我哋部隊連我在內,有三個人夠資格升,但其餘兩個都有 Recommendation(長官推薦)。但呀 Sir 覺得咁樣唔公道,就叫我哋考試。每個項目,最好嗰個有三分、第二兩分、最尾一分。其餘嗰兩個人離開左學堂十幾廿年,嗌操都唔記得點嗌。三個入面我年資最淺,反而最記得,結果升左我。」

沙展彭在接受軍團警察訓練時,受到教官高度肯定,並留下評語:

He was able to transfer the knowledge gained in the classroom into some very good practical work. He should make a very competent Regimental Police NCO.

下期再續。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香港出生長大,見證香港人冠絕東方,義勇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