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納粹時代及東西德分裂的歷史雖已受正視,並轉型正義,但殖民帝國時期的黑暗歷史,卻一直被政府及大眾所忽視。近日「德國之聲」就專文探討,這種忽視風氣正慢慢撥亂反正。
德國也有殖民歷史
與歐洲殖民大國相比,德國的殖民歷史相對較短。雖然早有聯邦州及私人公司開展殖民項目,但德意志帝國的殖民時代始於 1884 年,而全球殖民史中最重要的其中一件事,就發生在德國土地上。在 1884 至 85 年,該國首任宰相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召開柏林西非會議,來自 14 個國家及帝國的代表聚首一堂,正式劃分非洲殖民地。
德國殖民帝國由 1884 年持續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完結,到 1918 年已放棄控制非洲、大洋洲及東亞殖民地。但在其擴張頂峰時期,曾位列世界第四大殖民勢力。直到現在,無論是德國或國外,仍留有許多殖民時代痕跡。
在德國,街道及廣場仍以殖民時代開發非洲的領導者命名,像 Carl Peters、Adolf Lüderitz 和 Gustav Nachtigal 等。Paul von Lettow-Vorbeck 將軍,就是東非戰役的指揮官,直到數年前為止,當局仍以他的名字命名軍營及學校。在中部巴特勞特貝格(Bad Lauterberg)小鎮上,有雕像紀念前德屬東非管轄者 Hermann von Wissmann,還有德國西非保護區專員 Nachtigal 的半身像。首都北部地區更被稱為「非洲區」(African Quarter),當地許多街道都與殖民非洲有關,重新命名這個議題,多年來亦爭持不下。
處理殖民歷史的手法
德國殖民史上最黑暗的章節,是 1904 年至 1908 年對南非赫雷羅(Herero)人和納馬(Nama)人進行大屠殺,和在東非馬及馬及起義(Maji Maji Rebellion)蓄意造成飢荒,總共造成數十萬人喪生。Lothar von Trotha 的墳墓就是掩蓋歷史的例子,他作為德國駐西南非洲軍隊的指揮官,於 1904 年頒佈「滅絕令」,導致赫雷羅起義慘敗,成千上萬的平民面對飢荒,甚至慘遭殺害。
即使許多歷史學家稱這些屠殺為 20 世紀的首次種族滅絕,但德國政府迄今仍未正式承認這一說法。6 月初納米比亞總統根哥布(Hage Geingob)表示,相信德國現在會願意正式道歉,卻也沒有得到德方回應。
不過,有城市似乎開始改變處理殖民歷史的手法。在漢堡的前 Lettow-Vorbeck 兵營內,有 Paul von Lettow-Vorbeck 及 Lothar von Trotha 的半身像,前面置有相關的背景資料。漢堡市政府希望子孫後代能夠正視歷史中這些黑暗的章節,反對美化或根除歷史,而是要紀念及融入地區史。
漢堡大學非洲研究專家及殖民歷史學家 Jürgen Zimmerer 說:「我感興趣的,是將歷史保存為資源。同時,必須徹底解構、去理論化,並清空任何英雄主義概念,以使其失去美化歷史的功能,例如將其(雕像)倒置,或者平放地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