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不是性病,為甚麼集中在男男性接觸之間傳播?

A+A-
圖片來源:Aditya Irawan/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目前,韓國及新加坡已確診猴痘病例。這個原屬西非及中非部分國家風土病的傳染病,如今已在數十個其他國家出現超過 2,500 宗病例報告。其中,全球許多感染者都是同性戀或雙性戀男性,或與男性發生性關係的男性。學術雜誌「科學」(Science)的報道,就根據性傳播感染(STI)的長期研究,以及現時猴痘疫情的早期研究,解釋為何大多數猴痘患者為男男性接觸者(MSM)。

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研究團隊在 6 月 10 日發表簡報,152 名猴痘患者填寫的問卷中,151 人表示自己是 MSM,餘下一人拒絕回答;報道指其他國家也觀察到類似現象。儘管有專家認為「絕大多數患者都是 MSM 群體」可能是一種假象,例如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傳染病模型師 Lilith Whittles 稱,與異性戀男性相比,MSM 跟醫生的關係普遍更好、更有可能報告猴痘個案,並接受病毒檢測。但報道指,大多數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數據收集上的「確認偏差」,難以解釋猴痘爆發的模式。

加拿大多倫多公共衛生局在全市多個地點設猴痘疫苗接種服務,包括市內幾家浴場;並根據安大略省衛生部指引,為男性同性戀、雙性戀或 MSM 群體的部分男性提供疫苗。 圖片來源:Steve Russell/Toronto Star via Getty Images

猴痘並非性傳播感染(STI)疾病,而是「通過與病變組織、體液、飛沫及被褥受污染物的密切接觸,從一個人傳播予另一個人」。多倫多大學傳染病流行病學家 Ashleigh Tuite 表示,考慮到可能加劇歧視、受影響者擔心受辱而延遲尋求治療,她理解為何有人對關注 MSM 群體猴痘傳播感猶豫。「但根據我們已知的數據、追蹤接觸者,這很明顯是一場以 MSM 為傳播重點的疫情。」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愛滋病毒預防專家 Demetre Daskalakis 也同意:「任何人都可能感染猴痘,但我們觀察到疾病主要是在 MSM 群體裡傳播。」

為何猴痘在 MSM 群體尤其流行?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LSHTM)流行病學家 Adam Kucharski,便以 1970、80 年代研究人員瞭解淋病等性傳播疾病時遇上的困難為例。他指,當時調查數據顯示,人們的性伴侶平均數並不足以維持傳播,但數據上的平均值,其實掩蓋了部分個體有很多性伴侶這個有助推動傳播的事實。Wittles 則強調,MSM 群體的性網絡本質上與其他群體沒有分別,但他們核心群體之間的聯繫較之他者要緊密得多。他們更換伴侶更頻繁,且更有可能同時有多名伴侶。「這些事情在所有性網絡中都會發生,只是程度的問題。而且在緊密連接的群體網絡裡,病毒難以消失。」

LSHTM 在 6 月 13 日發表研究,按英國人的性伴侶數據,來模擬猴痘在 MSM 群體及群體外的傳播。研究人員指,如果沒有有效的干預措施或行為改變,全球 MSM 群體極有可能出現超過 1 萬宗病例。「相比之下,非 MSM 群體中持續傳播的可能性不太。」不過其他專家提醒,猴痘還是有可能走出 MSM 群體。Daskalakis 舉例,千禧年代美國爆發耐甲氧西林金黃葡萄球菌(MRSA)感染,該病始於 MSM 社群,但後來蔓延至健身室、運動員間及監獄中。Tuite 稱,猴痘也可能開始在性工作者及其客人中傳播,所以針對 MSM 群體並非阻遏傳播的最理想做法;報道指,把預防工作面向有許多性伴侶的人,或者才是最有效方法。英國衛生安全局便表示,醫生可能會建議為「有多個伴侶、參與集體或場所性行為的人」接種疫苗。

「科學」雜誌指,一些流行病學家因為害怕會為 MSM 冠上污名,而拒絕與雜誌交流這個話題。LSHTM 研究的作者 Akira Endo 對此表示理解,也指他們的研究結果很容易被人誤解,但強調猴痘疫情有傳播風險:「要在為時已晚前,將信息傳達到最需要知悉的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