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共237篇|

人間失格:為何從南韓到美國,躺平青年都愛讀?

日本文豪太宰治怕沒想到,自殺前所發表的小說「人間失格」,70 多年後會受外國青年歡迎。韓國出版商民音社本月宣佈,該公司在 2004 年 5 月發行的版本,創下第 100 刷的紀錄。英譯本 No Longer Human 亦出現在美國書店的當眼處,銷量一度冠絕美國亞馬遜的日本文學類。無賴派大師的灰暗絕望,與美韓 Z 世代的憂鬱躺平,如何通過這本頹喪之作連結起來?

王鷗行:得獎香港詩人的英詩寫作啟蒙者

來自香港的 19 歲劍橋大學學生葉晉瑋(Eric Yip),憑藉詩作 Fricatives 奪得英國國家詩詞比賽(National Poetry Competition)冠軍,為史上最年輕得獎者,廣受港人關注。他在訪問提到,創作受美籍越南裔詩人王鷗行(Ocean Vuong)經歷啟迪,究竟王鷗行是何許人?他又如何鼓勵葉晉瑋在內的非英語母語作家?

我們都回不了去:一個歐洲人的盛世記憶

今天是「人類群星閃耀時」作家茨威格(Stefan Zweig)自殺身亡 80 周年。他是德語世界著作等身的知名作家,經歷過 19 世紀末的歐洲太平盛世,自信樂觀地憧憬過人類將來,卻接連歷經兩場世界大戰,遭遇極權迫害而流亡海外,也見證自由心靈如何屈從國家意志。其臨終遺作「昨日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Die Welt von Gestern: Erinnerungen eines Europäers),就為文明盛極而衰留下最後見證。

緬甸政變後誕生的首部文學作品

一年前緬甸軍事政變,多位緬甸作家和詩人都在網上發表創作,為抗爭留下第一身見證,其中不少人被監禁或處決,部分遺作收錄到最新詩集與散文集「摘去新芽不會阻止春天來臨」(Picking Off New Shoots Will Not Stop the Spring),為政變後的首部緬甸文學作品。

殖民者不是你的情人:以愛情喻政治有何問題?

不論時事評論、政治漫畫還是文藝創作,我們經常用愛情比喻複雜的政治,把兩國元首會談理解為拍拖、把英國脫歐類比為離婚之類。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文化史學者 Alison Garden 文章指出,上世紀北愛爾蘭衝突期間,大量愛情小說與電視劇誕生,讓觀眾梳理糾纏不清的族群矛盾,但陳腐的愛情故事公式,也限制了大眾對政治問題的想像。

廉價怪談:鬼怪故事如何提高維多利亞時期識字率

一年一度的萬聖節又到了,除了參加化妝派對,有人會選擇與朋友一起看驚慄片、講鬼故應節。從古到今,鬼魅傳說為無數藝術家、文學家提供了創作靈感,但卻總被視為難登大雅之堂的通俗文化,甚至覺得情節會教壞兒童。文化網站 Atlas Obscura 就為維多利亞時期英國的廉價怪談(Penny Dreadfuls)平反,指其能夠激發小孩的閱讀興趣,推高識字率。

得獎「女」作家竟是三位男編劇 —— 文學惡作劇可以接受嗎?

西班牙「行星文學獎」上週五頒發,獲獎作品是該國犯罪小說家 Carmen Mola 的小說「野獸」。據報 Carmen Mola 是一位大學女教授的的筆名,然而頒獎典禮上卻有三名男子上台領獎,並表示他們是合著作家 —— Carmen Mola 本人。「自爆」身份後,包括該國政治人物、LGBT 運動人士 Beatriz Gimeno 在內,部分人批評三人男扮女發表作品的「騙子」行為。不過,文學惡作劇(literary hoax)當真不可接受嗎?

【語文陶話廊】安迪詩話:劍擊的聲韻學

距離東京奧運會閉幕已過兩個月,大家對體育的關注、對運動員的熱捧,難免有所減退。今集「語文陶話廊」之「安迪詩話」,盧安迪分享了他的新作「賀新郎.慶張家朗東奧奪金」,意外地成功以入聲韻擬劍擊之聲,把這位香港運動員的奪金旅程,聲畫俱全記錄下來。

人工智能寫作,是人類創意開端?

人工智能令我們生活更便利,如糾正文法、自動翻譯、建議文字輸入內容等,但倘若以 AI 公式化行文參與文學創作,相信很多人都無法接受。康涅狄格大學英文系副教授 Yohei Igarashi 撰文分析,古時人類的寫作風格,其實像當前 AI 般充滿陳腔濫調,經歷 19 世紀浪漫主義的文學革新浪潮,我們才會推崇作家的原創性;如今 AI 挑戰不必然扼殺創意,反倒激勵人類啟動更大膽的寫作實驗。

【語文陶話廊】安迪詩話:辛棄疾 —— 當嫦娥成為戰士

「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南宋詞人辛棄疾向來以風格豪放聞名,即使婉約之作同樣「暗藏大志」。今集「語文陶話廊之安迪詩話」,盧安迪就與陶傑分享「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剖析當中的寄託和懷抱,一探辛棄疾式嫦娥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