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的兩種後果

A+A-
Uberization 開始進駐社會各個層面。 圖片來源:路透社
Uberization 開始進駐社會各個層面。 圖片來源:路透社

Uber、Airbnb 全球大行其道,為各行各業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不論「優步化」(Uberization)利弊如何,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似乎已成未來大勢。經濟分析師 Rana Foroohar 認為,共享經濟並非新事,100 年前早有大量自僱人士兜售服務,參照歷史,可以總結出共享經濟的兩種發展可能,以及社會面對模式轉移的處理方法。

優步化為人垢病之處,在於一邊打擊傳統行業,一邊以共享為名,將工種打散為兼職行業,動搖工人收入穩定。個體戶如想維持收入水平,就要疲於奔命,不然亦只能等運到。出租服務並非共享資源,只是「散工經濟」(gig economy),目前美國就有 35% 勞動人口從事自由職業、獨立承包或身兼多職,麥肯錫顧問行預測未來 10 年至 20 年數字更將劇增。

不過,個體戶兜售「隨叫」服務(on-demand service)並非新鮮事。紐約大學商業系教授 Arun Sundararajan 指出, 19 世紀絕大部分農民、工匠和商販都是自僱人士,直接走入市場向各式客戶兜售商品和勞動力,而非為大企業工作,100 年前美國自僱工人就是現時的 3 倍。今昔不同之處,在於網絡發達,衍生出點對點(P2P),令一種舊模式煥發新機。

共享經濟是一把雙刃劍。Rana Foroohar 表示,共享經濟其中一種惡果,就是達爾文主義社會。隨著社會優步化,工作不論藍領、白領,一律將外判予報價最低者,目前已有東歐的設計師印度的放射科醫生俄羅斯的電腦工程師加入這種模式,由於索價比發達國家同行顯著更低,不少飯碗流出國外,結果是社會愈來愈「封建」,經濟大餅可能是做大了,但勞動人口的分成愈來愈少,加劇社會兩極分化。

在全球最大工人合作社蒙德拉貢,僱員多達 7 萬人,決策民主,員工收入差距界乎 8 倍之內。 圖片來源:Wikipedia

假如處理得宜,歷史不一定要倒退。Rana Foroohar 認為,參考合作社(co-operative)的經營模式,可以保障工人利益,助長企業而非封建主義。合作社源於 19 世紀,由工人持有與營運,企業決定相對民主,社內收入分佈亦較平均,例如世上最大工人合作社--西班牙的蒙德拉貢(Mondragon)全球僱員多達 7 萬人,收入差距界乎 8 倍之內。合作社在歐洲頗為流行,在美國則多見於農業領域,不少大品牌如新奇士(Sunkist)、Ocean Spray、Welch’s、Land O’Lakes 都是由農民管理及持有。借助規模效益(economies of scale),大型合作社足以維持較低成本,同時確保一定產品價格。例如紐約合作家庭護理協會(Cooperative Home Care Associates)近 2,000 名僱員就享有較高薪酬及福利。

合作模式能否奏效,關鍵在於規管。Rana Foroohar 指出,合作社的商業註冊較一般有限公司麻煩,現行勞動法亦多向大企業傾斜,遑論監管;有別於傳統模式(如酒店),如何釐定共享模式(如 Airbnb)的法律待遇亦相當重要,包括勞工福利、保障、法律責任等等。

據麥肯錫研究,傳統商品經濟式微之時,電子商務、影片媒體、網絡搜尋等跨境數碼交流在過去 10 年激增 45 倍,預期今後 5 年繼續增長 9 倍,其中個體戶與小型企業佔大多數。網絡潮流既不可逆,共享經濟只會水漲船高,不去導正,就會招惡。共享型合作社成果待見,但似乎終於有一種全球化值得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