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政策

|共17篇|

波蘭大選:從電影文化戰到全民公投,用移民議題打選戰

選前一個月,一部聚焦非法移民的波蘭電影 Green Border(台譯:「邊境無間」)上映,儘管該片贏得國際好評,但在國內劣評不斷,鬧得最大聲的是現屆政府。執政右翼法律與公正黨(PiS)黨魁卡欽斯基形容新戲「可恥、令人厭惡和噁心」。隨著國會大選將至,移民議題將更多人討論。

溫哥華和多倫多以外:加拿大如何吸引移民去小城?

加拿大宣告大幅放寬「香港救生艇」,以降低移民門檻「搶人才」。過去一年,加拿大人口急增 100 萬,當中多達 96% 來自移民人口,為了讓全國更平均得到移民的好處,以補充各地勞動力與生育率不足問題,加拿大各級政府亦多管齊下,讓移民從溫哥華、多倫多等大都會,流向其他中小型社區。

為何美國未能解決難民童工問題?

美國「紐約時報」早前調查發現,當地多間企業涉嫌無視法例,非法僱用難民童工。這些童工需要長時間通宵工作,且有可能發生工傷事故,為何美國勞工部發現違規行為亦難以執法,童工打熱線求助也解決不了問題?拜登政府又做了些甚麼防止難民兒童受到勞動剝削?

移民英國:不懂英文請另謀出路

香港有食肆日前公開表示「不招待講普通話的內地人」,引來平機會警告涉及種族歧視。然而放眼國際,「言語不通恕不相為謀」的做法同被英國採用,據「衛報」報道,英國近日修改移民政策,將「懂得說英文」列為必要條件之一,直接「歧視」全世界不諳英文的人。

「消失」的孩子:如何鑑定難民是否成年?

幾年前,中東有成千上萬的未成年男女逃至德國等地,但很多人一旦抵步或入境不久便告「消失」。2017 年初,聯邦刑事警察局錄得逾 8,400 名未成年的失蹤難民,踏入今年則回落至約 3,200 名。但聯邦無人陪伴未成年難民協會的調查顯示,實際情況正好相反,不知去向的人數稍有上升趨勢。

Live Norish:從瑞典暴亂看美國政經霸權

上月瑞典西海岸的哥德堡 Gothenburg 和特羅爾海坦 Trollhättan 發生大規模縱火騷亂,事件做成過百架汽車被焚毀。今次臨近瑞典大選發生的暴亂有如電影「V 煞」的劇情,令政治光譜更趨向杜林普提倡的反移民政黨從中獲利。

歐洲的不滿之秋

本來像英國脫歐之寸步難行,以及天文「分手費」,應該對於其他成員國有阻嚇作用,但是並沒有見效,民眾對於歐盟有關移民、國家主權、邊境控制,政府救市等政策都非常不滿,尤其是掌管歐盟的精英之傲慢和離地,更是眾矢之的。英國曾在 70 年代末經歷過經濟蕭條、處處罷工的「不滿之冬」,今年歐洲則迎來了小國叛離的「不滿之秋」。

杜林普沒打擊恐怖份子,先擊毀中東三大航空公司

美國總統杜林普上任以來頒發的移民禁令與反恐政策尚未收到具體效果,但有三個中東巨頭已遭受嚴重打擊,他們分別是阿聯酋、阿提哈德與卡塔爾航空。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統計,所有中東航空公司今年獲利將腰斬不只一半。阿聯酋宣布 5 年來第一次虧損,與去年同期相比跌幅高達 82%;第二名的阿提哈德,除了面臨同樣的衝擊之外,還深陷投資失利的窘境。卡塔爾原是航空新星,但在今年 6 月卡塔爾元首傳出支持恐怖主義的風聲,短短幾天內就連續招致 9 國斷交,肯定需承受鉅額損失。情況繼續惡化下去,三雄可能會落入不得不互相吞併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