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70 年代末經歷了經濟蕭條,處處罷工的「不滿之冬(The Winter of Discontent)」,今年歐洲則迎來小國叛離的「不滿之秋」。
本來像英國脫歐之寸步難行,以及天文「分手費」,應該對於其他成員國有阻嚇作用,但是並沒有見效,民眾對於歐盟有關移民、國家主權、邊境控制,政府救市等政策都非常不滿,尤其是掌管歐盟的精英之傲慢和離地,更是眾矢之的。
目前最震動歐盟的消息是捷克的政治變動:63 歲的疑歐派,反移民及親俄的富豪 Andrej Babis,成立名為「不滿公民行動黨(Action for Dissatisfied Citizens)」,簡稱 ANO,並在最近的選舉中取得 29.6% 選票勝出,取得下院 200 席的 78 席,明顯要帶領全國向右轉。
Babis 是捷克排名第二的富豪,資產估計 35 億英鎊,他兩年前成立 ANO,宣言是打擊捷克政治制度的貪污和弊病。選民視他為怪客,稱之為「捷克的杜林普」,相信他能撼動現有制度。
Babis 並非政治素人,曾經在上一屆政府擔任財政大臣,因詐騙指控而辭職。當時他堅稱遭到政治迫害,事件似乎也沒有對他的選舉留下惡劣影響。Babis 在競選中帶著第二任妻子 Monika 到處亮相,其對手則認為他的存在是對民主的威脅,因為他獨斷專行的風格,以及千絲萬縷的生意關係,容易導致利益衝突。他傳媒生意包括兩家報紙和一家電台,更讓人聯想到意大利前總理,也是從傳媒大亨變身為政客的貝盧斯科尼。
身為捷克下屆首相,Babis 必須與其他黨派成員籌組聯合政府。批評者擔心他將與右翼的反移民、想脫歐以及反捷克「伊斯蘭化」、得票 10.7% 的「自由和直接民主黨(Freedom and Direct Democracy Party)」組成聯盟。
另一名日裔政治領袖崗村富夫(Tomio Okamura)呼籲捷克人牽豬上街去清真寺,停止吃串燒烤肉(Kebabs),引發義憤。因此捷克很可能是歐盟另一個最頭痛的成員國,上台的都是和歐盟大唱反調的政黨。
今年春天開始,歐盟的政治宣傳就開始不斷打出「民粹警告」牌。3 月的時候,以風格張揚,反伊斯蘭及反歐盟著稱的荷蘭政客 Geert Wilders 未能當選,但得票排名第二,上台的 Mark Rutte 所推出的許多政策,其實都和 Wilders 十分接近,只不過聽起來沒有那麼聳動而已。今年 5 月,法國選出熱愛歐盟的馬克龍,但國民陣線取得前所未有的 3 分之 1 選票成功進入決選,當中包括了許多年輕人的支持。馬克龍上台為歐盟保持一體注入強心針,看似又再回到正常狀態,而英國退歐的震盪只是一點傷風而已。
但是從秋天開始,運氣似乎急轉直下,馬克龍很可能是堅定守護歐盟陣營(EU Old Guard)的最後一次勝利。今年 9 月,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大選中僅險勝對手,右翼的另類選擇黨(AfD),可算是她的第一次失利。儲蓄雄厚的德國長期低息,而亂花錢的希臘已經獲得多次救市,再加上難民問題和恐怖主義的衝擊,默克爾只得勉強組成聯合政府。
奧地利大選由頭號疑歐派的 Sebastian Kurz 帶領奧地利人民黨(Austrian People’s Party,OVP)取勝,這位新總理已經輕鬆獲得得票第二的右翼自由黨(Freedom Party,FPO)的支持。該黨派某些成員在競選過程中配戴淺藍色矢車菊,這其實是 1930 年代奧地利納粹黨的秘密符號,有分析認為 Kurtz 必將推動 FPO 的一些反移民政策。現在輪到捷克加入奧地利的隊伍,指小國的聲音經常遭到忽視。
少數族裔和一些政治動盪的地區,如今視歐盟為欺壓弱小的象徵。1989 年柏林圍牆倒下,對於東歐國家而言本來是逃離共產主義,擺脫奴役,奔向自由的標誌。但是今天,歐盟看起來和當年的蘇共政治局無異:過去莫斯科的黨員禁止波蘭人繼續信仰自己的宗教,今天歐盟官僚也喜歡對東歐人信仰天主教指手劃腳,斥之為思想落後。匈牙利和波蘭上台的政黨,都極端保守,注重家庭傳統價值,堅決反對非基督教及非歐洲裔的移民。匈牙利總理 Viktor Orban 下令築起一道新的鐵幕,即圍著匈牙利邊境建造鐵絲網,阻擋中東移民偷渡。
歐盟處理移民問題的方法更加火上加油,波蘭、匈牙利、塞爾維亞、捷克和奧地利都反對默克爾 2016 年擅自下令收容 100 萬移民,而從沒有徵詢過周邊鄰國的意見,還不惜要大家一起分擔責任,為她的決定埋單。
除此之外,歐盟還有兩個潛在的敵人:一個是土耳其總統 Erdogan,曾威脅要送更多移民西進;另一個是俄羅斯的普京,一直都對東歐虎視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