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魯特爆炸】震碎古玻璃器皿,意外成為考古研究希望

A+A-
大英博物館協助修復及研究在貝魯特爆炸中被震碎的古代玻璃器皿。 圖片來源:Berkley Asset Pro / Twitter

兩年前,貝魯特存放硝酸銨的倉庫發生爆炸,造成嚴重破壞、最少 218 人死亡,衝擊波更破壞當地豐富的古代玻璃器皿收藏。但據科學雜誌 NewScientist 報道,這些玻璃碎片意外地為專家提供一個分析文物的另類機會。

黎巴嫩貝魯特美國大學(AUB)考古博物館收藏不少古代玻璃文物。爆炸摧毀了 72 個罐子、碗、杯子,以及各種古羅馬、拜占庭帝國及伊斯蘭黃金時代的器皿。不過,博物館館長 Nadine Panayot 卻沒有馬上修復所有被破壞的器皿,而是從碎片中看到機會,她現正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物理學家及工程師合作,進一步了解古代玻璃。因缺乏古代玻璃製造遺址的考古證據,亦難以了解古時如何製造及加工,玻璃大部分歷史仍然未明。

另一個複雜的問題是查明玻璃的來源,因玻璃原產地與玻璃製品生產地大多不是同一個地方。塞浦路斯研究所的考古材料專家 Thilo Rehren 說:「部分人頭大小的玻璃被運往羅馬帝國,也可以在約克(英國)、馬德里(西班牙)、里昂(法國)及保加利亞找到它們。當地的工場重新熔化玻璃,並將其吹成當地喜歡的形狀和風格。」

近年,成分分析技術已能夠協助查明一件古代玻璃器皿的原材料產地,但戰爭及政治不穩定,一直阻礙黎巴嫩的學術組織及考古調查。爆炸發生後,Panayot 聯絡外國學者,他們帶來了合作夥伴和最新的技術知識,開展黎巴嫩停滯已久的研究工作。更重要的是,破損本身成為了優勢,因碎片邊緣更能顯示出其原始成分。換言之,爆炸為 Panayot 及同事,帶來首次正確探測數十件古代玻璃器皿化學成分的機會。

大多數在爆炸中損壞的玻璃器皿,是在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首次製造玻璃幾個世紀後,即第一個千紀製造而成。追蹤材料及成品有助深入了解當時的權力結構變化,特別是在 7 及 8 世紀阿拉伯入侵,以及隨後的政治和經濟分裂,甚至有助找出新的考古遺址。

黎巴嫩原子能委員會則為博物館提供了一部手提式 X 光螢光分析儀,能刺激材料中的元素以特定頻率發光,透過具體頻率了解有哪些物質存在。AUB 團隊已經使用它從玻璃碎片中收集到一些數據。

同時,領導該分析項目的 AUB 物理學家 Malek Tabbal,亦與大英博物館玻璃材料科學家 Andrew Meek 及色彩科學家 Joanne Dyer 保持聯絡。他們一直在分析被送往英國進行維修的 8 件玻璃器皿碎片,更將其中一部分帶到倫敦大學學院(UCL),用一些特殊的質譜法(Mass spectrometry)進行探測。他們用激光在玻璃上燒出肉眼看不見的微小凹坑,材料會揮發出細小顆粒,由此了解玻璃內所含的微量元素。

雖然,單靠目前的分析,仍未能直接找出古代玻璃生產工場。但因爆炸而衍生出來的研究,仍有利貝魯特建立出本地探索科學領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