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食又覺貴?未來,人造拖羅幫到你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香港人喜歡食壽司,有否想過壽司刺身也可以在實驗室培植而成?日本連鎖迴轉壽司店「壽司郎」母公司此前宣佈開發細胞培植拖羅肉(吞拿魚,又稱金槍魚或鮪魚),希望令食材供應更穩定。與其合作的美國加州食品生產企業 BlueNalu 亦正研發各種人造海鮮,旨在解決過度捕魚的問題,未來可能成為傳統魚肉的替代品。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數據,全球魚類消費量從 1961 年的人均 9 公斤,到 2015 年增長至 20.2 公斤,更預計到 2030 年代將急劇增加。但魚群繁衍再生的能力遠不及拖網漁船的捕魚速度;自 1970 年以來,由於過度捕撈和氣候變化,海洋物種的數量減少近半,微塑膠和水銀亦污染了海洋中的魚類。

為應對過度捕撈和氣候變化兩大問題,BlueNalu 於 2017 年在加州聖地牙哥成立,開發和生產細胞培植魚肉。BlueNalu 行政總裁 Lou Cooperhouse 將製造過程稱為細胞水產養殖,研究人員從魚體中提取細胞,置於大型不銹鋼容器,使細胞長成魚片。該公司分別培養肌肉細胞、脂肪細胞和結締組織細胞(Connective tissue),Cooperhouse 說:「如果你吃的是一種脂肪含量相對較高、口感極佳的魚,那可能含有相當多的脂肪細胞。」繁殖魚類細胞的科學實驗相對較新,這個領域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哺乳動物細胞培養方面。

BlueNalu 指距離其推出首款產品還有 1 年時間,公司正在建設全新工廠,鹹水和淡水魚都會生產,包括紅鯛、鯕鰍魚、智利海鱸魚和藍鰭吞拿魚。藍鰭吞拿魚一直是最受歡迎的食用魚,廚師 Mark Okuda 曾在「洛杉磯時報」文章中形容這種魚是「壽司必不可少」,2016 年太平洋藍鰭吞拿魚數量卻降至原本的 2.6%。幸而近年全球藍鰭吞拿魚從瀕臨滅絕的邊緣反彈過來,但始終面對過度捕撈的危險。

一般而言,海產 —— 特別是壽司級別的三文魚和吞拿魚平均價格較高,例如隨著過度捕魚損害魚群,藍鰭吞拿魚價格只會繼續上漲。因此相對其他熱門人造肉類難以跟大規模生產的同種傳統肉競爭,相信人造海產能佔價格優勢。

加州聖地牙哥曾被稱為「世界吞拿魚之都」,20 世紀早期大量漁民在沿海捕撈廉價的長鰭吞拿魚製成罐頭;到 80 年代,由於營運成本和外國競爭太大,船隻終於停止出海,罐頭廠亦相繼關閉。如今研發人造「拖羅」似乎成為當地新趨勢,除了 BlueNalu,另一家加州初創公司 Finless foods 亦培植吞拿魚,可製成不同菜餚,替代真的吞拿魚肉,適合對魚類敏感的人士食用,其研發的人造魚肉不論外觀、味道和營養成分都和真的吞拿魚肉很相似。經過多年實驗,該公司正在向美國食物及藥物監督管理局(FDA)提交資料,包括生產過程和細胞材料等,有望在明年獲批,成為首家向美國消費者提供細胞培養藍鰭吞拿魚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