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

|共41篇|

一場起義,英雄無處不在

伊拉克上月開始爆發示威,抗議政府腐敗、效率低及失業率高企,示威者要求政府推動改革。大規模示威意外地令伊拉克階級大融和,男女老少都竭盡全力支持示威遊行,在巴格達的解放廣場各施其職,如分發食物、救治傷者,從前被看不起的人,如今都成了英雄。

李衍蒨:骨骸揭穿逾六千宗暴行

讀著這份報告,我腦裡記得我最近在非洲工作時,我們的小組隊長在臨別秋波時看著電視上的新聞說:「看著這個地球每天發生的事,我們都深知道,只要我們一天依然在這個專業裡打滾,我們都會重逢。而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我們重逢的地點多半是哪裡。」此時電視的新聞頻道,正是播放著伊拉克被炸的片段……

雅茲迪族不能包容的 ISIS 後裔

本年度諾貝爾和平獎得獎者之一的 Nadia Murad,出身於伊拉克的雅茲迪族。在 2014 年,ISIS 部隊入侵 Murad 的村莊大舉屠戮,並擄去 Murad,強迫成為性奴。Murad 並非唯一慘遭恐怖分子蹂躪的雅茲迪婦女,部分更因強姦而懷孕。即使得以倖存,帶著一個擁有異教、外族血統的孩子,亦難以為族人所接受。

ISIS 將從頭,收拾舊山河?

曾經穩踞國際新聞頭版的伊斯蘭國(ISIS),如今幾乎消聲匿跡,敍利亞內戰亦似乎步入尾聲,令外界相信和平終於降臨。但華盛頓大學極端主義研究計劃高級研究員 Hassan Hassan 卻撰寫評論警告,敍利亞情況不容樂觀,當地局勢與 10 年前的伊拉克相近,為伊斯蘭國的重整旗鼓埋下危機。

難行就無謂再拖:ISIS 妻子要離婚

ISIS 節節敗退,確實可喜可賀。但正如多數殘暴統治結束後,往往不會馬上掀起美好篇章,ISIS 所經之處,亦遺下一堆待修復的爛攤子。其中,一群「聖戰士」的妻子,正尋求與其丈夫離婚,展開新生活。但囿於社會風俗、宗教意識,對她們來說,即使軍隊已掃除恐怖分子的威脅,這條步向新生的離婚之路亦不好走。

維繫一個國家的條件

為何有些國家經常會鬧分裂,以致政府總是神經過敏,扭盡六壬誓要消滅地方差異,貶抑甚至禁制地方語言不可;但有些國家縱使文化多元,譬如瑞士就沒有統一語言,但卻未曾聽過當地鬧分裂?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兼政治哲學教授 Andreas Wimmer 解釋,這關乎人民是否有成熟的國族意識,超越種族及地域差異。國族的建立,靠的絕不是狂播國歌。

為何會有人懷念薩達姆,感謝墨索里尼?

曾經被美國視作頭號大敵的薩達姆,對文化遺產可謂推崇備至,執政期間以巨款修葺重建多座古城,但他的出發點並不純粹:他仿傚墨索里尼復修羅馬古蹟的套路,利用巴比倫古蹟為政權加持,將自己化身成古巴比倫帝國繼承者,但重建的古蹟但求場面浩大,往往畫蛇添足、背離史實,以致重建後的巴比倫古城,淪為考古學界口中的「暴君迪士尼樂園」。

何解伊朗核協議凶多吉少?

形容伊朗核協議「瘋狂」和「荒謬」的杜林普,近日會見法國總統馬克龍時,態度曾經變得柔和,以致輿論一度懷疑伊朗核協議尚存生機。但有伊朗問題專家卻撰文,斷言退出核協議幾乎是無法避免,關鍵在於杜林普政府的新班子,根本不在乎伊朗是否「無核化」,他們把美國在伊拉克的失敗教訓拋諸腦後,其終極目標是要令伊朗變天。

敍利亞戰爭從何而來?何以至斯?

英美法三國日前聯合對敍利亞發動攻擊,向敍利亞發射過百枚導彈,空襲敍利亞的軍事設施以及科研中心。屈指一算,今年敍利亞戰爭已進入第 8 個年頭。戰鬥中超過 465,000 敍利亞人遇害,逾百萬人受傷。國家戰前的 2,000 萬人口,現有近半人流離失所。經常在新聞聽到的敍利亞,是國民每天活在戰火恐懼中的國家,到底敍利亞戰爭從何而來?何以至斯?

連 ISIS 都不敢招惹的中東商業新星城市

杜拜、阿布扎比之外,哪裡是中東下一個新興的商業城市?答案可能會讓你嚇一跳:伊拉克北部的第三大城、距離 ISIS 大本營僅 70 公里的艾比爾(Erbil / Arbil)。這裡,是中東少數同時擁有石油、天然氣與水源的區域,資源豐沛。每到春夏交接之際,高山融雪順流而下,呈現乳白色澤,彷彿聖經上所說「流著奶與蜜之地」,整個伊拉克有三分之一的水源靠此地供給。

伊拉克人:請獨裁時代重來

英國調查伊拉克戰爭的 Chilcot Report 終於面世,報告指下令出兵的時任首相貝理雅,對此戰有「無可推卸的責任」。貝氏表示對出兵造成的錯誤「難過、後悔和抱歉」,但強調只想解放伊拉克人民,更指若沒推翻薩達姆政權,伊拉克會比現在的敍利亞更差。但當地人 Kadhim al-Jabbouri 直罵貝:「你就是騙子﹗」更寧願獨裁再來,也不想活在當下,雖然他就是當年推倒薩達姆銅像的「英雄」。

歐洲亂局 從伊拉克戰爭開始

伊斯蘭國(ISIS)趁齋戒月,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發動爆彈襲擊,導致 250 人死亡,是 ISIS 成立以來死傷最慘烈的一次的襲擊。自 2004 年起,伊拉克就成為恐怖主義的最大受害者,更被喻為「恐襲之都」。這中東國家的亂局,乃是源於伊拉克戰爭——這場戰爭影響力之巨大無可估量,甚或說,當今世界的亂局,如敍利亞內戰、脫歐浪潮,也是伊拉克戰爭的後遺症。

史上最公正的考試?

假如每年 DSE 開考期間,為防學生出貓,全港朝朝都要「鎖網」數小時,你可能覺得不可理喻,但在伊拉克倒已成慣例。過去的星期六至星期一,每朝連續 3 小時,伊拉克都對互聯網全面封鎖,大部分地區陷入離線狀態,為的只是防止參加升中考試的學生作弊,而這種既擾民又落後的做法,在當地更非首次。

奧巴馬最錯決定

訪問中被問及任內最大錯誤,奧巴馬答:「介入利比亞--雖然我認為行動是正確的,但並無考慮到後續計劃。」其實美國向來有「贏戰爭輸和平」的前科,奧巴馬只是繼承軍事傳統。美國政治系教授 Dominic Tierney 分析,美國重打仗而不重維和,一來出於短視,二來出於公關,結果「美國式戰爭」勞民傷財,一無所獲之餘,甚至令局勢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