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

|共54篇|

智利漸變為半沙漠地區,如何影響城市規劃?

天乾物燥,寸草難生,正是智利首都聖地亞哥的寫照。當地經歷長達 10 年旱災,如今就連極為粗生的青草,也成為罕見的奢侈品。政府急忙解救,包括建城近 500 年來首次實行制水,地方機構和園藝師亦改以沙漠植物群佈置。與此同時,整座城市正在半沙漠氣候之中,轉向可持續規劃。

【COP26】ESG 投資熱潮升溫,綠色金融卻鬧人才荒?

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正式展開,應對氣候變化需要投入龐大資金,重頭戲之一是綠色金融。兩年來疫情嚴重打擊經濟,ESG 成為投資者的新寵,認為相對穩健及具增長潛力,相關投資規模達 1.65 萬億美元。市場熾熱,企業求才若渴,市傳有本地公司以月薪 10 萬聘請 ESG 策略師,「人才荒」到底有多嚴重?

曾詩敏:創意、城市及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其實不是甚麼新議題,只是在香港的文化中,這仍不是主流關注和習慣的概念。不過,近年企業、品牌和消費者都逐漸有意識去履行「可持續發展」,接下來如何將這概念融入日常,將之成為大眾的習慣,以及能否持之以恆,值得留意及期待。

地球之友:香港綠色金融勢頭漸成形 追趕全球金融市場新常態

綠色金融在從傳統投資者中籌集資金的企業項目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的價值在於改變「金融常態」—— 為較難在傳統融資渠道集資的綠色及可持續發展計劃,提供所需的資金。在香港,增加綠色企業融資將能為金融業製造新的機遇,並進一步支援低碳技術、建築與供應鏈等行業。

Ryan Fung:要有光,就有了氫氣能源

氫氣潛力龐大,當中綠色氫氣更是人類的「零排恩物」,奈何普及程度卻一直爬不起來,關鍵是箇中技術的開發難度及產業鏈成本也很高。美國氫科技公司 Syzygy Plasmonics 似乎在光催化技術中找到科技突破,能夠大幅減低氫氣能源的成本,更得到香港首富李嘉誠的垂青。

智能漁網及探測器,助漁業可持續發展

逢年過節,飯桌上少不了海鮮,但大快朵頤的背後,卻是商業捕魚造成的海洋危機。拖網漁船的捕魚速度,遠快於魚量的回復,海豚和海龜更被困於龐大的魚網中。一項調查指出,2017 年全球超過 3 分 1 漁獲被列為過度捕獲,以發展中國家最為嚴重。歐盟希望透過投資創新科技,如智能漁網和掃描技術,藉以解決問題。

冬甩經濟模式首個試點 —— 阿姆斯特丹

病毒大流行期間,全球出現糧食危機、經濟遭受重創、失業率高企,現階段更似未「見底」。各地首腦除了希望疫情盡快完結,亦寄望地方經濟能恢復健康發展。近日阿姆斯特丹就正式宣佈採用「冬甩經濟模式」應對當前困局,城市未來將嘗試不單純以經濟增長作為「成功」的單一指標,同時亦顧及環境及人們的需要,以求城市可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