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甩經濟模式首個試點 —— 阿姆斯特丹

A+A-

病毒大流行期間,全球出現糧食危機、經濟遭受重創、失業率高企,現階段更似未「見底」。各地首腦除了希望疫情盡快完結,亦寄望地方經濟能恢復健康發展。近日阿姆斯特丹就正式宣佈採用「冬甩經濟模式」(The Doughnut Model)應對當前困局,城市未來將嘗試不單純以經濟增長作為「成功」的單一指標,同時亦顧及環境及人們的需要,以求城市可永續發展。

冬甩模式是牛津大學經濟學家 Kate Raworth 創建的可持續發展框架,務求在不損害環境的前提下,平衡人們的需求。而阿姆斯特丹將是世界上首個採用的城市,作為一個經濟實驗,看看能否助城市將武漢肺炎帶來的破壞逆轉。

「冬甩」外層是氣候惡化問題,內裡的圓環是社會民生議題,兩環之間用作制訂功能性城市的政策。

阿姆斯特丹副市長 Marieke van Doorninck 接受「衛報」訪問時指出,冬甩模式有助城市克服武漢肺炎毀滅性的影響,如果政府希望重建經濟,並解決當地社會和環境方面的問題,就不能走回舊路。她有份決定以新經濟模式制訂的政策,坦言「冬甩」不會直接提供答案,但可以用一種新方式來探究問題、找到解決方法。

該模式提出,經濟增長及國內生產總值(GDP)不斷增長,不代表經濟一定健康。經濟即使不斷增長,人類仍要面臨兩大問題 —— 貧困及氣候變化。Raworth 認為,氣候變化將繼續提升海平面,改變季節特徵,帶來更多旱災及洪災,變相可能加劇貧困、人們更難得到清潔用水及影響糧食安全。而貧困人士可能會迫於無奈以不環保的方式使用各產品,據估計,有 27 億人無法獲得更具能源效益的煮食設備,被迫要燃燒木材、木炭或其他類型的生物質,造成大量溫室氣體或煙霧排放,繼而再帶來健康問題。

Raworth 接受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訪問時說:「現在正是選擇更高目標的時候。人類在 21 世紀的挑戰顯而易見,就是要在此特別、獨一無二、可居住星球的限制內,滿足所有人的需求,令我們和大自然萬物都能夠繁榮發展。」

就阿姆斯特丹而言,竅訣將是找到一種無需完全看金錢,亦可衡量政策成效的方法。所以,他們需要監測一系列指標,而其中一些與城市本身的問題有關,像該市生活成本高,支付住屋費用後,就有 20% 的市民沒有足夠錢來滿足基本需求。van Doorninck 亦指,有 6 萬人網上申請公共住屋,但只有 12% 的人成功。

解決方案之一,是為人們建造更多房屋,但該地二氧化碳排放量比 1990 年的水平已高出 31%,進口的建築材料、食品和消費品佔總排放量 62%。因此,為避免加劇環境負擔,建築商需要了解如何使用回收,以及用生物基材料建屋。而改變城市處理家居垃圾的方式、解決食物浪費,以及使用可重用產品等,同樣是實行冬甩模式的首要步驟。實驗最大的意義在於,能測試理想中經濟模式能否在現實生活中行之有效,以及是否可扭轉世界對經濟無限增長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