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6】ESG 投資熱潮升溫,綠色金融卻鬧人才荒?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正式展開,應對氣候變化需要投入龐大資金,重頭戲之一是綠色金融。兩年來疫情嚴重打擊經濟,ESG 成為投資者的新寵,認為相對穩健及具增長潛力,相關投資規模達 1.65 萬億美元。市場熾熱,企業求才若渴,市傳有本地公司以月薪 10 萬聘請 ESG 策略師,「人才荒」到底有多嚴重?

以前金融界尋求投資機會,最關注的是回報。進入後疫時代,投資者希望在財務報表外找到可持續的項目,再遇黑天鵝事件也能將風險降至最低,加上日益嚴峻的氣候危機促使各國定立減碳目標,政策加持下使 ESG 投資成市場新寵,「股東價值最大化」不再是企業的唯一職責。

ESG 涵蓋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範疇,關注溫室氣體排放、可再生能源、生物多樣性、勞工權益、商業道德等議題,出路包括環境顧問、城市規劃師、ESG 能源經理、ESG 策略師等。滙豐早前發表「可持續融資及投資報告」,指出超過 40% 亞洲機構投資者因缺乏人才而對 ESG 投資望而卻步,區內僅 39% 投資者制定有關負責任投資或 ESG 的企業政策,落後於歐洲的 91% 及美國的 72%。

按地區劃分,香港有 27% 機構面對 ESG 人才不足問題,低於中國大陸的 43% 及新加坡的 41%,惟人才爭奪戰將愈演愈烈。會計師事務所羅兵咸永道(PwC)在 6 月宣佈,未來 5 年將斥資 120 億美元,創造 10 萬個相關新職位,相當於現時員工人數增加 36%,以搶飲 ESG 諮詢市場的頭啖湯,其中就有 30 億美元將用於亞太區。競爭對手德勤、安永、畢馬威及麥肯錫亦加快相關招聘

特許金融分析師(CFA)協會表示,金融業 ESG 人才已出現明顯供求失衡,經過分析,LinkedIn 上 100 萬名投資專業人士的履歷中,只有 1% 列出具備可持續發展相關技能;1 萬個與投資相關的職缺中,卻有 6% 要求應徵者具有相關技能,包括 ESG 策略師、財務顧問、CEO 等職位,人力市場供不應求。

不過,ESG 勞動力市場仍處於早期階段,薪酬範圍並不明確,而且沒有科目限制,企業需要花更多時間尋找合適人選。以新人為例,入職綠色數據分析師起薪點約 2 萬港元,兩、三年可達 4 萬元。針對資深員工,為確保薪酬準確反映公司績效(財務報表與 ESG 表現),中,47% 富時 100 指數公司已將高層薪酬與 ESG 掛鉤,賺錢之餘更將企業責任綑綁起來,惟至今仍缺乏透明、統一的指標,例如蘋果獎金隨 ESG 表現浮動,卻未公佈詳細的計算方法。

請人難、留人更難,人才挖角是最令公司頭痛的問題。英國倫敦一間投資銀行開價年薪 50 萬英鎊 (約 536 萬港元)招攬環球 ESG 主管,也找不到人才。永灃環境管理顧問公司(ERM)北美服務主管 Cora Lee Mooney 透露,ESG 專才平均年資較短,部分行業連低級員工也被挖走,提攜至高級職位,稍有經驗者則被加薪力邀「過檔」。

近年港府銳意發展成亞洲綠色金融中心、區內碳交易中心,聯交所又加強上市公司披露 ESG 數據。金發局早前承認,需要彌補課程不足的問題,提出政策建議促進可持續發展,透過資助支持香港專業人士在海外和大陸就業、引入 ESG 課程作為金融相關學科的必修課等,冀盡快填補人才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