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 2.0:聰明管理旅遊的四大要素

A+A-
威尼斯長久都有遊客過多的問題,令不少居民有怨言。 圖片來源:Soeren Stache/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

水城威尼斯去年開始徵收「入城税」,被視為「超荷旅遊(Over-toursim)的犧牲品之一;奧地利小城 Hallstatt 的居民也對遊客怨聲載道,雖然另有意見聲稱旅遊業拯救了當地經濟。

「超荷旅遊」的概念,由旅遊雜誌創辦人 Rafat Ali 首先提出,但是旅行作家 Doug Lansky 對此並不認同。他認為遊客並非過多,只是沒有合理分散而已,像主題公園就擅長分散入場的客人,但是管理城市的人對此卻不知所措,因此提出了一套管理目的地的辦法。

指出,TripAdvisor 有調查顯示,69% 的遊客都認同,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十分重要,但諷刺的是,75% 的遊客根本不知道可持續發展是甚麼意思:有些人認為要響應環保,盡量減少碳足跡,住酒店要節約使用毛巾;另一些人卻是為了領略本土文化特色,最反感到處同名同款的連鎖店。

若想改善旅遊業,跳出「超荷旅遊」的陷阱,他呼籲大家應該反思旅遊業的宗旨,是為了提供觀光、度假、避世的機會,還是促進當地經濟和就業?可目前看來,旅遊業團體似乎也和大多數遊客一樣思緒茫然,只知道高喊「我們需要更多的遊客」。

以冰島為例,在 2011 年到 2017 年間,每年遊客人數以 24% 增加,冰島旅遊業協會總裁卻忍不住潑冷水:「增長速度太快,我們需要相應投入更多資源去應付。而失業率又這麼低,營商成本高持不下,投資者很難獲利,誰還願意來投資呢?」

冰島的旅遊業迅速發展, 舉世稱羨,但連冰島也承認,增長太快並不利於營商。當前旅遊業的發展最缺乏聰明的管理,聰明的管理策略則有 4 個要素:

保護旅遊資產

首先,保護最重要、最吸引人的旅遊資產。說來容易,但是許多海濱度假村放任酒店和工廠排放污水,破壞海灘的品質;潛水勝地任由業餘潛水客破壞脆弱的珊瑚礁;著名的城市甚至無法保持古建築和廣場的清潔。對於旅遊名城,重要的不是防範建築遭破壞或者日久失修,而是防範景點周邊湧現過多的紀念品商店,這些商店既無品味可言,又妨礙了遊客的體驗。

更重要的是,要保護遊客足以避開其他遊客和居民。遊客人數急遽膨脹,導致許多旅遊勝地都人滿為患,大排長龍,幾乎沒有停車的位置,房地產價格上升,令當地居民無法負擔。

從 1950 年開始,國際旅遊業以每年平均 4% 的速度增長,這個數字甚至不包括本土旅遊業,而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則遠超平均數。但是,酒店、航班都有限,因此,每個地方承受遊客的容量是有限的,譬如加拉帕戈斯島等地,便以限制遊客人數著稱。

擴大經濟效應

第二,應該盡量擴大遊客帶來的經濟效應。遊客帶錢來花,旅遊業本應對當地經濟造成舉足輕重的支持,但是許多城市居然因為旅遊業而損失,甚至耗盡資源。

哈佛大學學者 Megan Epler Wood 博士的調查報告顯示,到訪突尼西亞海島 Djerba 的遊客只佔當地人口的 7%,卻佔用了當地的 30% 資源 ,他們的碳足跡是當地居民的 3 倍。

 

另外,遊客的花費並非全數注入當地經濟,譬如預訂飛機酒店的網站 Booking 便從中收取可高達 25% 的中介費用,專營連鎖酒店也有約 15% 的收入屬於集團總部。其實所有的國際連鎖品牌都不例外,遊客在當地的各種消費,都有一部分落入跨國集團的荷包。

維持良好和獨特的訪客體驗

雅典不少旅遊熱點同樣有遊客過多的問題。 圖片來源:Nicolas Economou/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第三,為了一直讓遊客享有好的體驗,管理旅遊的人必須專注於獲利,以及懂得花錢。譬如 Google 搜尋顯示,大城市裡的購物活動有 40% 發生在下午 6 點之後,但是大多數城市的商店,下午 6 點都關門了。商店只要晚一點關門就能創造新的就業職位,增加盈利,根本不需要更多的遊客。

旅遊景點還可以利用更合理的入場時間表,避免遊客排長龍,這樣遊客就有更多的時間去逛街、吃飯,或者去參觀其他景點。以及鼓勵遊客在上網預訂的時候付費,這樣他們到埠之後,就會不自覺地更願意在其他地方花錢。

雖然遊客都很重要,但是如果空間有限,應該按他們花費的時間和金錢來排出優先次序,譬如郵輪遊客只在當地半日遊,他們通常在高峰時間佔據旅遊景點,而過夜的遊客,和他們花一樣的時間觀景,但後者卻入住當地酒店,帶來收益。

照顧當地居民

第四,謹記維護當地居民的權益,畢竟沒有人希望住所樓下排滿旅遊巴,一車又一車的遊客在自己家園附近拍照和窺探。全世界各大城市,因為豐富和有品質的生活才受人歡迎,當地居民也往往需要承擔高昂的樓價、稅收等代價。但是,他們在自己的城市中被忽略,日常消費活動以及遊玩的興致,都被擁擠的遊客所打擾。如果旅遊業不能令當地人獲益,這樣的旅遊業也沒有甚麼意義。

也許有的景點應該設立專門為當地居民服務的時間,也許旅遊業的一部分收入應該用於津貼博物館,直接回饋當地居民。目前有些城市已經著手改變:巴塞隆拿下令禁止建造新酒店;意大利的五漁村也設定遊客上限,要求憑票入村;阿姆斯特丹減少了旅遊紀念品商店的數量;去年丹麥政府仿效菲律賓總統下令關閉長灘島休養生息的做法,也對法羅群島發出同樣的政令。旅遊業最擅長跟風,希望這股新風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