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哈戰爭爆發,似乎將全球目光從持續超過一年半的烏克蘭戰爭上移開了。俄烏戰爭愈演愈烈,但今年初以來雙方只有不到 1,300 平方公里領土易手。如今戰火在地球另一個地方燃燒,不免令烏人擔心,西方對烏克蘭之關注及支持會否削弱,以至收復所有領土的最終目標能否達成。
烏克蘭
|共211篇|
偷窺殘酷:血腥影像改寫現代戰爭
身首異處的屍體、血流披面的平民、猛烈炮轟的火光、垂死掙扎的人質、敵對雙方的駁火…… 隨著手機和 GoPro 在前線普及,從去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到本月哈馬斯與以色列的衝突,大量令人不安的影像淹沒了網絡。這些殺戮影片滿足了部分人對殘酷的偷窺癖,並作為威力強大的無形武器,改寫現代戰爭。
【烏克蘭戰爭】尼泊爾人上前線打自己人?
俄烏戰爭持續逾一年半,俄羅斯曾揚言要擴大軍力,但招兵困難重重,普京的「局部動員令」一度引發國內男性逃亡潮,於是開始招募外國人入伍。「紐約時報」報道,來自尼泊爾的年輕人正同時在俄軍和烏軍之中服役,再這樣下去,戰爭中可能會出現「尼泊爾人對戰尼泊爾人」的場面。
以巴戰爭|普京是左右戰局的隱藏角色
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後,普京遲遲未有聲援以色列,週二卻開腔支持巴勒斯坦立國,翌日又批評以色列奪取巴人土地。回顧過去 10 多年,普京與內塔尼亞胡關係非常密切,如今卻掉轉槍頭,相信與俄軍在烏克蘭戰場泥足深陷,愈益依賴伊朗支援有關,而伊朗正是哈馬斯主要靠山。有西方評論認為,普京取態可能使以巴戰爭更難測,以巴戰爭也反過來改變俄羅斯外交。
以「毒」攻毒:PTSD 困擾烏軍,藥用大麻能否緩解?
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以來,烏克蘭人身心飽受煎熬。去年俄軍入侵後,衛生部估計 57% 烏人有創傷後壓力症(PTSD)風險。政府資源卻已到極限,一些專家遂推動探索利用大麻、搖頭丸及迷幻蘑菇,治療創傷性腦損傷和 PTSD 的可能,更指許多退伍軍人已經開始自我治療。
波蘭停供武器,源於烏糧出口問題?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波蘭一直是烏克蘭最堅定的支持者之一,向烏方提供武器、運送物資,並收容大量逃離戰火的難民,贏得不少掌聲,甚至增強其在歐洲的地位。但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近日宣佈將不再為烏克蘭提供武器,專注國內防務,停供武器的真正原因是甚麼?對戰爭有何影響?
漫天烽火,烏克蘭樓價不跌反升?
受俄羅斯入侵影響,去年烏克蘭經濟萎縮 3 分 1,通脹率升了 4 分 1 以上,需要仰賴西方社會的數十億美元資助來替政府買單。但戰事持續至今,僅得靠近前線的東部和南部地區樓市重挫,反觀西部的樓價增幅高達 75%,就連首都基輔北部的樓房也熱賣當中。為何漫天烽火之下,地産交易如此旺盛?
捉鬼滅奸:烏克蘭的暗殺行動
行軍打仗,最忌內鬼通風報信、通敵洩密。據「經濟學人」報道,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18 個月來,數十名賣國烏人成為暗殺目標,在俄軍佔領地甚至俄國境內被射死、炸死、吊死或以假酒毒死。特工默默清理門戶,烏府則裝作不知道。惟部分人憂慮,這些復仇行動缺乏明確戰略,有安全部門藉此坐大爭權。
讓烏克蘭加入,歐盟準備好了嗎?
隨著烏克蘭加入歐盟的可能性愈來愈大,成員國開始擔心歐盟是否已為擴大做好準備。「衛報」評論預測,烏國一旦加入歐盟,財政預算、議會議席及農業政策均需作調整。
叛國者們:誰背棄了烏克蘭?
波克隆斯卡婭(Natalia Poklonskaya)的「俄羅斯最美檢察長」稱號,比其名字更響亮,不過這位政治人物其實出身克里米亞,曾在烏克蘭檢察系統工作。2014 年俄國吞併克里米亞後,她擔任當地最高檢察官,兩年後成為俄羅斯國家杜馬議員。而自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以來,不論是為了個人利益或信念,俄羅斯總能找到願意叛國的烏人。
【烏克蘭戰爭】怎樣誘導俄軍,逃離普京政權?
俄羅斯士兵以勇悍堅忍著稱,但隨著戰事拉長、前線陷於苦戰,他們若是投降會被祖國狙擊,繼續奮戰則可能喪命或被烏克蘭軍方俘虜。今年初烏方設立「我要活下去」投降熱線,讓俄軍安全投誠。商業雜誌「福布斯」資深撰稿人 Craig Hooper 進一步提出,烏國可用多種懷柔方式,促使更多厭戰俄人「轉軚」。
烏克蘭反攻,遇上甚麼困難?
烏克蘭反攻已有兩個月,不過俄羅斯目前仍佔領烏克蘭近 5 分 1 領土,包括東部頓涅茨克和馬里烏波爾。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日前承認反攻「別具挑戰」,「展開速度可能比一些人希望的要慢」。事實上,俄羅斯的防禦確實讓烏克蘭反攻變得非常困難。
終止黑海糧食出口協議,俄方圖謀甚麼?
去年 7 月 22 日,烏克蘭、俄羅斯和土耳其在聯合國推動下於伊斯坦堡簽署「黑海糧食出口協議」,允許烏克蘭從奧迪沙港運送粟米、小麥、葵花籽油及其他糧食。幾經延長後,「協議」至本月 18 日到期,俄方則在前一天宣佈「協議」終止。由於烏克蘭經黑海出口的糧食,一半以上會運到發展中國家,如今失去「協議」,再次引起戰爭威脅全球糧食安全的憂慮。
【烏克蘭戰爭】重建家園,先從組裝屋開始
俄羅斯的「特別軍事行動」突破 500 天,烏克蘭各處受到嚴重破壞,大批逃至外地的國民無家可歸。世界銀行估計重建費用多達 4,110 億美元,意味當地需要更省錢、省時、省力的方法,以迅速增加住屋供應。由烏國本土公司 HOMErs 設計的簡易組裝屋,或許會是可行的解決方案。
【烏克蘭戰爭】俄羅斯人在馬里烏波爾的置業夢
在戰爭未完的地方買樓相信是艱難決定,但無阻俄羅斯人的入市決心。烏克蘭戰爭最先遭俄軍襲擊的烏東城市馬里烏波爾(Mariupol),去年經歷三個月圍城後,幾乎只剩頹垣敗瓦,俄軍佔領當地後,重建工作火速在瓦礫堆上展開。親俄媒體最近報道,該城不但「恢復生機」,房地產廣告甚至出現在俄國互聯網。
【烏克蘭戰爭】基輔警力不足,首都危機四伏
正當烏克蘭武裝部隊在東部反攻俄軍,首都基輔有賴本地警力確保市民安全,但由於很多執法人員加入軍隊或駐守檢查站,令維持秩序的人手嚴重短缺。偏偏藏械、家暴到間諜活動,各類問題都在戰時特殊環境下惡化。「自由歐洲電台」近日透過兩位年輕警員的一次執勤,揭露威脅基輔乃至烏國的治安問題。
【Soul Monday】在烏克蘭戰區,有人就有郵政服務
烏克蘭郵政局制定了新戰時時間表,郵政人員身穿防彈背心,每月要踏上 3 次危險的旅程。他們不僅運送信件及包裹,還為少數仍然居住胡利艾波萊的居民送上養老金、食品雜貨及藥物,其中大多數是貧困人士及老年人。
【華格納兵變】如何影響烏克蘭戰局?
華格納集團兵變短短不足 24 小時,令不少人空歡喜一場;普里戈任(Yevgeny Prigozhin)昨晚亦於兵變後首度開腔,證實華格納集團將於本週六(7 月 1 日)解散,又聲言大多數成員都不願被國防部收編。究竟這場事變對烏克蘭戰事有何影響?投入反攻戰的烏軍前線士兵,又如何看待這場流產兵變?
【烏克蘭戰爭】不慌也不躲?基輔青年的空襲日常
16 個月以來,在烏克蘭首都基輔,人們對俄羅斯的持續空襲變得日益麻木。頻繁發出的警報如同城市背景音效,很多人聽見了也無動於衷。他們不再匆忙逃至地鐵站等地方躲避,只待防空系統擊落敵軍的導彈或無人機,以及政府應用程式發出通知威脅解除。不少青壯年更是厭世,開始出現「認命」的怠倦感。
烏克蘭反攻戰:揭示 21 世紀的戰爭面貌
西方國家對於自家先進軍備寄予厚望,期望能夠為烏軍反攻贏得突破。但反攻戰開展以來,西方軍備仍未發揮關鍵作用,烏克蘭自家研製的新型攻擊無人機,反倒更配合前線作戰需要,進一步向世界展示 21 世紀無人機戰爭的雛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