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宣佈擴大對普京的制裁至其兩名成年女兒,美國政府方面解釋,相信二人可以控制父親部分資產。去年的「潘朵拉文件」便披露,普京在與摩納哥有著以情婦 Svetlana Krivonogikh 名義購買的秘密資產。通過身邊人隱藏財富的手段並不罕見,但要查出普京真正的財富,勢必涉及他利用俄羅斯政府隱藏資產的手段。
財富
|共19篇|
慈善事業起變革?正在崛起的中產捐贈者
要推動社會改革、救濟貧苦、扶助老幼、保護環境,並不能單靠政府,更多時需要大眾參與,其中一個渠道就是慈善工作。但在過去,慈善事務有時更像超級富豪的俱樂部,甚至是他們鞏固權力的工具。有報道指出,隨著在新興經濟體,中產捐款者愈來愈多,情況或將有變。
陶傑:中國特色的「魷魚遊戲」
法國廣播電台(RFI)的一篇論析文章,引述香港左報數據,指出中國 90 後,有一半人口追求所謂「高質量生活」,購買奢侈品名牌,網紅追逐餐飲美食、潮流汽車,結果負債累累,紛紛為自己設下有中國特色的「魷魚遊戲」陷阱。
鄭立:財富流 —— 窮人生仔正仆街,有錢人卻會絕育
這遊戲跟「現金流」的另一共通點,就是反生育主義。在裡面生孩子,唯一影響就是增加支出。好處?沒有。窮人生仔就只會使生活更困難,也更難變成富人,真的是「窮人生仔正仆街」。
永恆命題:金錢可買到快樂?
很多人都希望財源廣進,也有人認為心中富足就好了。在中學中文課,很多學生都做過一條經典議論文題目「金錢愈多愈快樂?」;有些人會認為錢賺到某個位,人就會開始麻木,也有人指出「金錢無法帶來幸福」。然而 2021 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最新一份研究就指出,收入愈高的確令人更快樂,即使高薪一族亦都如是。
被學校忽視的理財教育
若果沒有父幹,又希望脫貧,就只能靠自己加倍努力,以雙手改變命運。可是,很多人即使胼手胝足,有穩定收入,卻依然無法累積到可觀財富;有不慎者甚至墮入債務陷阱。要改善貧窮問題,除了要靠個人努力,以及政府消除制度和市場不公,有專家認為學校也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應該讓學生從小就了解理財的重要性。
向中共學習的外國政客
中共早前宣稱全國成功脫貧,再無地區陷入絕對貧困。今年無懼疫情,堅持推進脫貧工作的中國政府,自然樂意與各國分享其「成功經驗」。早在好消息公佈前的 10 月 12 日,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便舉行為期兩日的「擺脫貧困與政黨的責任」國際理論網上研討會,邀請百多個國家約 400 名政黨代表和駐華使節參與。「經濟學人」文章分析,中共正以致富為主題,吸引不滿民主制度的外國政客。
唐明:中國人怎麼可能不窮?
於是形成惡性循環,也就是說,每一個專制王朝都務求把財富、資源集中在皇權手中,用科舉考試來僱傭士大夫,他們為服務皇帝而出台的所有政策,都是繼續把財富和資源集中到皇權手中,以保證自己的飯碗和榮華富貴,民間基本上是處於一個不斷被壓榨的狀態,很難累積財富,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斷言中國一直是個窮國,因為民間沒有錢,賺錢的精神從來得不到鼓勵。
擁有大慈善家的地方,就能得到救贖?
談到「捐身家」的富豪,自然想到巴菲特及蓋茨兩位。「福布斯」雜誌列出本年十大捐贈者,榜首卻非上述兩人之一,而是在今年 3 月,宣佈捐出價值 76 億美元公司股份作慈善用途,威普羅軟件公司的董事長,「印度 IT 大王」普萊姆基(Azim Premji)。普萊姆基的慷慨固然令印度企業界為之震撼,但這是否代表印度慈善事業取得長足發展?
唐明:「富不過三代」是一種文化病
有機會長期累積財富的社會,說的不是三代,而是三四十代的事情,歐洲的貴族自不必說,意大利一家專門為教皇釀酒的家族 Antinori,已經做了600 多年,600 多年來家族生意都沒有受到干擾,難道只是因為他們家族做得到「修身齊家」,600 多年一個害群之馬也沒有嗎?顯然不是。
為何經濟學家難以令人信服?
恆生指數暴跌,專家不斷提及「香港經濟衰退」,但其實民眾對此說法有所保留。與英國脫歐一事雷同,人們甚至形容這些專家論述為「離地、不負責任、精英制」。為何經濟學與現實存在偏差?2019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Esther Duflo 在 Good Economics for Hard Times 一書作深入討論。
【強闖私人地方】保障私產,就是捍衛自由
假如接受警察在缺乏法律依據下,恣意進入自己的屋苑,也許等於認同個人財產可以被他人侵佔。但在資本主義自由社會中,個人財產應得保障的意義,遠超於財產損失的問題。
唐明:「賺好多錢的藝術」
這個商人很樸素,有話直說,精於算計,善於交際,個人操守也不太符合清教徒的標準;他並不憂國憂民,也不捨生取義,絕對不是聖人,他只是有好奇心、幽默感和行動力,而這些品質似乎也沒有甚麼了不起。
鄭立:遊戲人間三百年 —— 人類的痛苦源自失去,直至我們忘掉我們曾擁有過
痛苦是因為我們有記憶,我們知道我們曾擁有過,所以才會痛苦。我在想,如果我是主角,再一次遇到那位神仙,我會要求多一件事,那就是可以封鎖或者忘掉部分的記憶,不過,如果我真的有這樣的能力,我是否捨得忘掉那些曾經的幸福呢?
被低估的印度自殺率
自殺往往被視為一個富裕世界的問題,但在印度卻很常見。醫學期刊「刺針」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印度自殺人數或多達 23 萬人,幾乎是之前所估計的兩倍。
陶傑:劉特佐現象淺析
「劉特佐」現象,折射了兩個問題。
印度個人財富增速,為何將是世界之冠?
長久以來,印度的富豪大都來自家世顯赫的企業家族,不過隨著年輕創業家崛起,印度的財富分配產生了巨大變化,愈來愈多白手興家的平民成為富裕階層。據 AfrAsia Bank 估計,未來十年,印度的個人財富增長速度將達到 200 %以上,超越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其調查報告指出,全球財富增長最強勁的 10 個亞洲城市之中,印度就佔了 6 席。
【短片】人類史十大富豪 Bill Gates 都排尾二
Bill Gates 是首富?太悶了!如果把時間拉長,不用分那麼細,可以發現從來要累積財富,都是從佔有土地和原材料開始,而且許多都是君主、皇帝,操控著整個國家的財富。平凡人如我們,想像不到要那麼多錢可以幹甚麼,但第 6 位卡內基的胸襟和視野,也是我們完全想像不到,直教世人佩服。
【我好想交稅】紐約富豪聯署叫加稅
愈有錢未必愈貪心,當不少人都想盡辦法逃稅避稅時,紐約州 51 名百萬富翁反而「主動獻身」,在本周向州長及州議員發聯署信,呼籲對收入最高的 1% 居民調高稅率。莫非是錢多到傻?抑或是良心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