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名東谷義和的「伽斯」(ガーシー),在去年 7 月的參議員選舉中,以 NHK 黨代表的名義參選並勝出。他由一名專講娛樂圈八卦的 YouTuber,晉身成為日本參議院國會議員。然而,他當選後從來沒有參與過任何會議,結果在 3 月 15 日的議員投票中,幾乎全票通過下,被決定褫奪國會議員的名銜,是自 1951 年以來首次。
選舉
|共175篇|
世紀地震,可致土耳其政壇變天?
土耳其前日清晨經歷一個世紀以來最猛烈地震,其南部與敍利亞北部廣受破壞,加上正值寒冬,單計土耳其便超過 2,900 人死亡。救災工作分秒必爭,距離全國大選也只剩 3 個月,政治角力同時展開 —— 地震或暴露建築安全問題,成反對派指控政府貪腐的把柄;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卻可利用緊急狀態押後選舉,令土耳其政壇充滿變數。
為何邊緣政黨能在日本竄紅?
在日本住過的人都知道,「千萬不要開門給 NHK(日本放送協會)」,皆因要簽約每月繳交服務費。這對於外國人來說或者只屬趣聞一則,但當地早於 2013 年已有人為此創立「不支付 NHK 收費黨」。類似的單一議程或邊緣政黨,在日本並不罕見。
任命首相 —— 馬來西亞最高元首的角色
馬來西亞大選結束,但三大政黨聯盟均未能取得 112 席多數議席。無論希望聯盟(PH)的安華或領導國民聯盟(PN)的前首相慕尤丁,均宣稱獲得組建政府所需的議席。鑑於懸峙國會現象,馬來西亞最高元首日前已指示,將政黨組建新政府最後期限延長 24 小時,至今日(週二)下午 2 時。選舉結果固然是決定何人成為首相的關心,但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 Dian AH Shah、教授 Andrew Harding 認為,就過去幾年所見,最高元首在任命首相及首相辭職的情況下,作用變得十分重要。
佛羅里達州長大勝,杜林普回朝無望?
美國中期選舉大致塵埃落定,共和黨重奪眾議院控制權的同時,選情卻未如預期一面倒,唯獨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蒂斯(Ron DeSantis)不但成功連任,更近乎全取佛州所有選區。不少共和黨人為他為 2024 年總統大選希望,有意回朝的杜林普亦把他視作勁敵,近日頻作攻擊。
美國選舉背後,嚴重超荷的點票制度
美國中期選舉的點票工作仍在進行,共和黨和民主黨的戰情比媒體想像中接近。美國主要選舉不時都會鬧出點票爭議,尤其是關於郵寄選票和電子點票機。一些主流媒體會認為這只是陰謀論,但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政治學副教授 Amel Ahmed 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撰文警告,整套點票制度已經嚴重受壓,工作人員要不斷超時工作。
共和黨重掌眾議院,將如何影響烏克蘭命運?
美國中期選舉結果將陸續揭曉,普遍預測共和黨將控制眾議院,不少烏克蘭人卻為此擔憂,烏國得到的支援可能減少。他們的疑慮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近數個月確實有愈來愈多共和黨議員高調反對繼續支援烏克蘭,按照「美國優先」方針,要求歐洲盟友承擔更多責任。
【美國中期選舉】左右選情的雙重國籍人士
本週舉行的美國中期選舉,將會決定參眾兩院會由哪一黨把持。鑑於政治愈趨兩極化,民主及共和兩大黨目前勢均力敵,任何一方也無明顯勝算。部分專家分析,擁有雙重國籍的海外選民數目較少,卻也足以在這場激戰之中左右結果。但投票基制混亂及基礎設施不足,往往窒礙這些關鍵少數投下神聖一票。
美國中期選舉前瞻:不能忽視的亞利桑那州新選民
美國將於 11 月 8 日舉行中期選舉。美國總統拜登期望民主黨力保國會參眾兩院控制權,但這場選戰充滿未知數,選舉結果將影響拜登餘下的任期和兩年後的大選。在關鍵州之一亞利桑那,非法移民湧入和邊境安全問題成為焦點,隨著當地獲得公民身份的新移民數目不斷上升,拉丁裔人口比例佔多,他們可能在中期選舉發揮一定作用。
中期選舉前瞻:ESG 一路走來,漸成兩黨對立點
美國中期選舉將近,花旗投資研究上月發表名為「通往美國中期選舉之路 2022」的系列報告,探討 ESG 領域問題。氣候變化是 ESG 的核心議題,所帶來的風險在科學和經濟方面都屬於 ESG 範疇,左派聲稱右派正在削弱其重要性,右派則反駁左派誇大。今次中期選舉會改選 36 個州長席位,肯定會影響當地 ESG 發展。
巴西大選,牽連亞馬遜雨林命運
巴西總統選舉首輪投票結束,爭取連任的現任總統博爾索納羅(Jair Bolsonaro)與左翼前總統盧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將於 10 月底次輪投票分勝負。外界普遍認為這場選戰影響著亞馬遜雨林的未來,在博爾索納羅政府掌權下,巴西這幾年放寬環保執法、削弱原住民權益,令亞馬遜雨林濫伐速度加快。博爾索納羅的對手盧拉雖然承諾當選後會致力解決非法砍伐森林問題,但是否真的能實現,改變亞馬遜雨林的命運?
右翼浪潮下一個席捲的地方:意大利
傳統左翼大國瑞典在今年大選變天,走極右路線的瑞典民主黨一躍成為第二大黨,右翼聯盟亦取得執政權。歐美的政治學家都繼續關注,這一股右翼浪潮會不會席捲更多國家。結果在 9 月 25 日,意大利舉行大選,當地極右政黨意大利兄弟黨(Fratelli d’Italia)及其右翼盟友取得大勝,令歐洲政局再起變數。
傳統左翼大國變天:瑞典右翼政黨抬頭
提到北歐,很多人會想起當地多國運行已久的社會民主主義制度,對內透過高稅收和高福利政策,消除貧富不均,對外則相對包容接納難民。瑞典就是北歐福利國家的佼佼者,當地的社會民主黨在 1930 年起,大部分時間都在執政聯盟當中。不過剛過去的大選,瑞典的右翼政黨聯盟強勢崛起,奪取執政權,可能為當地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
陶傑:卓慧思內外交戰
卓慧思成為英國第三位女首相,對於英國國民,眼前最重要的大事,除了減稅、通脹、能源成本昂貴的冬天,就是罪案。
【伊拉克亂局】他會否成為霍梅尼 2.0?
過去兩星期,伊拉克示威者兩度攻佔國會大樓,行動由伊拉克什葉派教士薩德爾(Muqtada al-Sadr)策動,以反制議會內的親伊朗派系。有評論認為,薩德爾的反伊朗立場對美國有利,但有中東專家警惕,薩德爾野心不止於此,其結合什葉派伊斯蘭主義與伊拉克民族主義的主張,實際上是已故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路線的伊拉克版。
陶傑:英國保守黨領袖選舉的悶局
保守黨兩名候選人,卓慧思勝算幾定,然而保守黨下一關,就是兩年後面對大選。根據初步民意調查,選民對兩個候選人都不滿意,反而傾向於票選工黨領袖施紀賢(Sir Keir Starmer)。
陶傑:英國的救護車抵達需時平均 51 分鐘
民主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但新聞自由一定可以令大眾認識真正的處境問題。
示威者佔領伊拉克國會,凸顯親伊朗與本土派系之爭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綠區」,為美國入侵後建立的國家政治中心,素來以守衛森嚴見稱,區內的國會大樓前日卻被數百名示威者佔領。這些示威者有何政治訴求?亂局反映伊拉克民主有何根本問題?
陶傑:辛偉誠轉軚之謎
英國首相選舉,兩名候選人短兵相接,前財政大臣辛偉誠突然一改一向親中的立場,變成猛烈炮轟中國。
拜登支持率創新低,代表甚麼?
11 月將舉行美國中期選舉,美國民意調查網站 FiveThirtyEight 最新公佈,總統拜登 7 月份的支持率跌至 39%,為二戰結束以來歷任總統的新低,反映美國人普遍對現況不滿,連民主黨人也質疑拜登的政治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