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 5、60 年,有些味道的確會失傳,但江山仍然有人,不少食家都說,香港仍然是世界上吃粵菜最好的地方,那麼我們應如何去保存現有的粵菜文化呢?
書
|共164篇|
紀浩基:實體書最後堅持者的掙扎
有個實體書堅持者好友最近卻找到一個新觀點,就是即使書城存著你的 Amazon 電子書帳戶,其實也受控於一個 big brother,當然你希望 Amazon 雲端系統不對你進行審查,但萬一某個政權施加壓力時,很可能你帳戶中的一些言論激進書籍,就會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這時候實體書的意義,就是無可取代。
鴻若遠:如果那時候,好好說了「對不起」—— 道歉之道
其實這本道歉之道的書,很值得在不少香港高官的案頭上放上一本。
鴻若遠:「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為親政府媒體跟車太貼提供的一點飄移指引
對於一眾小粉紅或親建制的 KOL 跟車太貼之舉,又該如何自處呢?不才就在此推薦一個可暗中扭軚飄移的機會。
廖康宇:對社會有懷疑,就問紀登斯
此書適合所有關心社會、對社會現況好奇、甚至有疑問的人,它有助認識社會學的一些基礎概念,同時書中每個關鍵字詞又有延伸閱讀,讓讀者作進一步探索。讀畢之後,讀者會發現原來社會學和其他人文和社會科學環環相扣,而這些思考框架,是我們反思社會現況、推動社會改變必不可少的思想裝備。
我們都回不了去:一個歐洲人的盛世記憶
今天是「人類群星閃耀時」作家茨威格(Stefan Zweig)自殺身亡 80 周年。他是德語世界著作等身的知名作家,經歷過 19 世紀末的歐洲太平盛世,自信樂觀地憧憬過人類將來,卻接連歷經兩場世界大戰,遭遇極權迫害而流亡海外,也見證自由心靈如何屈從國家意志。其臨終遺作「昨日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Die Welt von Gestern: Erinnerungen eines Europäers),就為文明盛極而衰留下最後見證。
【Soul Monday】書籍助在囚人士保有基本尊嚴
失去自由的囚徒,要得到牆外的事物並不容易。美國有慈善組織為在囚人士提供所需物資、書信之外,更為他們提供書籍,機構認為書,可以助囚犯接通外面世界,而閱讀也是人類基本的尊嚴。
吳蚊蚊:弄巷裡的咖啡館
轉角的咖啡館不只紀錄了他們自己與許許多多人的生活與成長。當中還包括一個不起眼的旅人;在遠方有個落腳之處。就如店的名字,西班牙文的「家」。
廖康宇:學習歷史,亦要認識「歷史不止一種寫法」
就如書中所寫,從邊緣看歷史,往往與站在中心看到的風景大相逕庭。
廖康宇:讀「香港簡史」
「香港簡史」為香港正在面對的問題提供了歷史背景,同時讀者會了解到,香港的發展自開埠以來都並非一帆風順。這些前人的經驗和智慧,是我們在亂世中必須共同學習的事。
人類群星閃耀時:動盪時抱持甚麼
歌曲「人類群星閃耀時」,歌名來自已故奧地利猶太裔作家史提芬茨威格(Stefan Zweig)同名小說。小說結集 14 個不同人物生命中的重要時刻,當中有成功,也有失敗。然而,失敗者的時刻,怎算得上「閃耀」?從不同的「星光時刻」,人們能收獲甚麼?
廖康宇:讀黃兆輝「積極不干預 —— 港英政府的中國通」
西方知識分子不但對華人沒有敵意,同時肯定儒家文化當中的道德觀;在中國做到政通人和之餘,亦把西方平等、公義等理想在地實踐,成為「積極不干預」的倫理基礎。
紀浩基:當「醜陋的中國人」決定自閹 —— 蘇玉華發現自身 so 辱華的感覺
張香華勸喻讀者,應該關注柏楊史學方面的著作,在「醜陋的中國人」沒頂之時,必須推介柏楊先生的另一本名著 —— 報道文學小說「異域」。
舊烹飪書,何以值錢?
想從五穀不分變成新晉廚神,如今已不太費力。學劏魚?看 YouTube 嘛。求食譜?找 Google 吧。資訊又新又多的互聯網,似乎取代了那一本本煮食教材。但如今在拍賣市場,古老烹飪書深受收藏家喜愛,成交價更可高達逾 10 萬港元。除了物以罕為貴,它們還有甚麼獨特魅力?
Moyashi:當日本還未沉沒
「日本沉沒」是 1973 年出版的小說,但有關的故事構思早就成形,甚至早及小松左京的求學時期。
吳蚊蚊:旅行書單
寄書來台很煩而且又貴。但我需要看有關香港的一切事物,熟悉的地方,親切的文字。收到香港來的書,更有一種期盼。
抵擋暴政進擊,他們建了一座秘密圖書館
知識從來都是暴政的眼中釘,焚書坑儒是他們的統治技倆。敍利亞內戰期間,當知識分子流亡或被捕、政府對反抗城市狂轟濫炸,有市民就曾經合力在瓦礫搜救書籍,在地下室建立一座秘密圖書館,以閱讀尋求思想自由,維持城市的文化水平。資深法國記者米努依(Delphine Minoui)著作「私運書的人:敍利亞戰地秘密圖書館紀事」記載了他們的故事。
【保命保藝術】阿富汗人葬畫藏書
過去塔利班摧毀珍貴藝術品、肆意破壞文物等暴行,對阿富汗人來說仍是歷歷在目。當時遺下的精神創傷,促使人們在首都再被佔領後,為保護自己的文化,同時免遭秋後算帳,因而竭力藏起藝術作品及書籍。
夕立:「現代文藝筆禍史」—— 1924 年的日本禁書目錄
齋藤昌三在書中不僅列明清單,更為清單內可以追溯內容大要的出版物寫下簡介,現存我們對那些書的理解,可能就只剩下那些簡介。
鴻若遠:「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 為消費者微調口味的西式唐餐
記得 90 年代中,我接觸到的外國人,幾個都跟我提起這本書說好看。那時候我總不以為然想:老外懂甚麼中國歷史?老子還要你來推介?受這種無知的傲慢,以及民族自尊心受傷的愚蠢影響,我當時刻意沒看。現在才讀,感覺像意外懷孕後才初次邂逅,是種難以名狀的詭異。